蕭何笑容滿面的搖了搖頭:「淨說些孩子話!為師哪裡能活到那許多歲數!」

於是劉盈慢慢挪到蕭何身邊,圖窮匕見:

「我覺得老師可以將一些不甚重要的公文交給那些文吏去處理,這樣就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避免過於操勞……」

「文吏?」蕭何輕笑搖頭:「旁人不知,難帶你也不知?我大漢哪來的文吏?」

嗯,在漢武帝設定五經博士,給儒生們開闢了一條入仕途經之前,除了秦國短暫的搞出了「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培養出了一批法家門人充當基層官吏外,剩下的時間內,官吏都是由貴胄世襲,亦或是地方官向朝廷推薦地方上的賢才。

或者說,是進貢。

這也是「貢士」這個詞的由來。

而現如今的漢帝國,依舊在很多地方延續著漢初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做法,精簡官吏人數,是一個很多事情都交給那些沒有編制的鄉嗇夫、里正、三老之類的臨時工來處理的「小」政府。

至於正式官員的位置,基本都由功臣集團和效忠於漢室的前朝遺老遺少,以及其他各方勢力所把持。

後兩者還好,尤其是遺老遺少群體,這些人多是些識文斷字的主,日常處理政務都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而難點,也就是讓蕭何忙個通宵的原因,在於功臣集團……

這幫傢伙以大老粗居多,往日裡也是一副「劉項原來不讀書」的架勢,如同李雲龍般,將「學習?學個屁」掛在嘴邊,因此處理起他們的奏報,就尤為費時費力了!

可儘管如此,他們的地位也還是穩如泰山。

畢竟功臣集團,忠誠度沒的說,而在封建王朝裡,能力其實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忠誠,絕對的忠誠!

所以面對著蕭何的滿臉苦澀,劉盈咧嘴一笑說道:「既然沒有文吏,那就招啊!我大漢有千萬子民,難道還沒有幾個識文斷字,懂得公文書寫的人才?」

一瞬間,蕭何恍然大悟,明白了劉盈為什麼一臉好學的模樣把自己強行留下,然後又將話題扯到了這裡!

於是,之前的疲倦欲死消失不見,蕭何進入了戰鬥狀態。

他皮笑肉不笑的問道:「那麼,太子殿下有何高見?」

糟!被他看穿了……劉盈心中警鈴大作,只是面不改色,天真爛漫一笑,口中露出八顆潔白如玉的牙齒:

「學生哪裡有什麼高見呢?只不過有幾點不成熟的小建議,我姑且說之,老師若是不嫌我幼稚,還請姑妄聽之……」

蕭何唇角微揚,正襟危坐,輕輕頷首:「說吧,我聽著呢。」

劉盈默默坐直,雙手放在身前,腦袋微微前傾說道:

「我大漢馬上得天下,需以國之名器酬謝功臣,所以諸如縣令、郡守之類的職務,只要對方不犯錯,就不會撤職。」

「所以,我們開科舉,招募佐貳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