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喜笑顏開,他就喜歡這種韭菜,主動露出粗壯肥美的根部隨便割,雖然今天並不是縫紉機的釋出會……

一旁的御史大夫周苛長嘆一聲:「如此神奇之物,若是玩物還好,若是大量製作,只怕不知道有多少婦人將無事可做啊……」

「並不會啊!」劉盈搖了搖頭:

「轉型期的陣痛是肯定會有的!不過御史大夫這麼想想,縫製衣服的效率提升了,就會需要更多的布料,於是那些無法為人縫製衣服補貼家用的婦人可以成為紡

織女工,賺取比從前更高的收入。」

「而且紡織廠的增加,也會使得棉麻羊毛這樣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就會有越多的農民去種植這種經濟作物,這樣收入也增加了。」

「至於做出來的衣服……嗯,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財富的增加,再多的衣服也不夠穿!」

嗯,倒是沒有人質疑糧食減產的問題,畢竟地廣人稀,再有鐵器牛耕,糧食短時間內並不會匱乏。

聽著劉盈繪聲繪色畫的大餅,就算是蕭何也在輕輕點頭。

這一時期衣物的價格昂貴,許多窮人其實大多隻有兩件衣服,一套是夏天穿的短褲坎肩,另外一件則是連穿春、秋、冬三季的長袍,又肥又大,方便冬天冷的時候塞點稻草之類的填充物用於保暖。

而造成「遍體綾羅者,不是養蠶人」這種局面的根源,在於生產力的低下,手工縫製衣服花掉大量的工時,賣的便宜了虧本,衣服的價格、以及布料的價格就只能是居高不下。

比如在《大明王朝1566》裡,海瑞想要賣掉家裡織好的棉布賣錢時,說一匹棉布光買棉花的錢就價值十吊,硬是在主角光環之下,拿到了最高價十五吊錢的收購價。

和蕭何一起頻頻點頭的,還有計相張蒼。

作為國家審計局的負責人,他對於很多資料都要比周苛和蕭何瞭解的更多。

其實隨著劉盈搞出來的劉氏紡紗機,也就是魔改版的「珍妮機」的大量推廣,許多家庭婦女都處於半「失業」的狀態,補貼家用的方式從紡織變成了飼養雞鴨等牲畜。

畢竟衣服的需求量雖然大,但手工縫製的效率太低,這就導致了布匹的消耗量有限,而這種狀態下,絲線就賣不出去。

所以,當做衣服的效率提升了之後,盤活的將會是整條產業鏈。

看到周圍人變得有些蠢蠢欲動,劉盈擺了擺手說道:「今天只賣我盧叔一人,剩下的我還留著有用!」

畢竟的縫紉機受限於車床加工精密零件的能力,產能有限,重要的是這幫傢伙買回去,大多是和那些鐘錶一樣,擺在家裡當做擺件,炫耀財富……

所以,劉盈湊近蕭何,小聲說道:「老師,有了這些效率賊高的縫紉機,你覺不覺得漢軍統一服裝的時刻到了?」

嗯,這一時期戍卒的衣服需要自備,所以列成軍陣之後,花花綠綠的簡直逼死強迫症……

蕭何雙手抱臂一臉警惕:「你準備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