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盈:摸著鷹醬過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豫章郡府。
梅鋗聽從召喚,匆匆自廬陵縣趕來,在大門口洗了把臉,擦掉脖頸上的汗漬後,一路小跑著走到正堂門口,在兩行手持長戟,虎視眈眈的甲士注目下,單膝下跪抱拳高聲呼喊:
“臣臺候梅鋗請見太子殿下!”
這就是假黃鉞,掌生殺大權應有的派頭。
少頃,劉盈有些蔫蔫的聲音從屋內傳出:“進來吧。”
梅鋗起身解劍脫鞋急趨而入,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穿著坎肩短褲,盤腿坐在竹塌上的劉盈,而後,一陣嗡嗡作響的聲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個高約三四尺,散發著金屬的光澤,前端靠上的地方,似乎有扇葉一樣的金屬片在飛速旋轉,因此站在房間內,能夠感受到有風在微微吹拂。(注1)
劉盈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笑著說道:“新搞出來的機械風扇,喜歡的話這次打贏了趙佗就送你一臺。”
這是他做鐘錶的時候受到的啟發,透過發條提供動力,帶動扇葉旋轉,進而製作出不使用人力的機械風扇。
只不過能夠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大約一刻鐘左右就會停下來,需要搖動曲柄捲曲發條來獲得動力。
機械風扇是劉盈原本打算再過些時候推出,當做奢侈品來圈錢用的,卻沒想到自己先用上了。
雖然這一時期的貴胃豪商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睡著的時候,會有僮僕侍女徹夜掌扇,似乎用不上這種東西。
但奢侈品,要的就是看上去沒什麼卵用的地方來裝個逼……
僮僕侍女多的是,只要花四五千錢,就可以從人販子那裡買一個,然後使喚二三十年,除非是紅佛、綠珠那個級別的侍女,否則完全沒有炫耀的可能。
而機械風扇就不同了,皇室同款、機械與時尚的完美結合,不要一兩百萬、不要三四十萬,只要十九萬九千八……
所以梅鋗聽到劉盈的話,本能的樂開了花,連忙拱手稱謝,同時賭咒發誓要將趙佗的腦袋砍下來獻給劉邦……
劉盈和梅鋗閒聊了幾句之後,直入正題,將自己畫的一副簡筆畫遞了過去,詢問道:
“你見過這種牛嗎?”
他雖然不擅長畫畫,但水牛區別於瘤牛、黃牛等同類的顯著特徵,就是那一對又粗又大,並且向後方彎曲的牛角。
所以把握住這個特徵之後,其他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嗯,劉盈畫的這個水牛的樣子,是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從東南亞傳過來一種牛,中國本土其實也有水牛,不過在此之前就已經銷聲匿跡,近乎滅絕了。
比如從河姆渡遺址中挖出來的水牛骨頭,就和後世常見的水牛不是一個品種。
根據劉盈當鍵盤俠時看到的一些研究,中國本土水牛在早些年的時候,曾經被稱為兕,也就是被誤傳為犀牛的存在。
畢竟挖出來的甲骨文卜辭中,曾經描述了商王在田野間狩獵,一次性用弓箭射殺過四十頭兕之多。
犀牛皮厚如鎧甲,用弓箭射獵的難度極大,最重要的是犀牛不是群居動物,要想在一天之內射殺四十頭幾乎是做不到的,而野生水牛,無論是哪個地方的種群,都是一種群居動物。
而且安陽這個地方上古時期水網縱橫,也適合野生水牛繁衍生息。
在後來周朝,比如《詩經·小雅·吉日》中有著這樣的話,既張我弓,既挾我失。發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賓客,且以酌醴。
這說明兕和鹿是周王室的捕獵物,而周代遺址中出土過水牛的骨頭,但卻並沒有發現犀牛的蹤跡。(注2)
至於本土水牛的滅絕,和印第安人滅絕美洲野馬很接近,印第安人滅絕野馬的時候,尚不掌握製作輪子的技能,等到點出了輪子這一科技之後,能用的就只有羊駝了……
類比一下的話,就是南方先民馴養水牛的時候,並不掌握牛耕的技巧,準確的說是不懂得如何冶煉鋼鐵製作耕犁,種植水稻的時候都是火耕水耨,也就是放火焚燒秸稈,然後放水淹死雜草……
水牛偶然出現在水田之中也是用來踩死或吃掉水田裡的雜草,然後順便施肥,不存在河姆渡人馴養水牛是為了耕田的說法。
畢竟耕犁如果是青銅或是石頭製作的話,就只能用人來拉,牛的力量太大了,很容易拉著耕犁撞在石頭上,直接報廢了這個價值不菲的農具。
所以,沒有合適的耕犁,沒有合適的耕牛,農業發展近乎停滯不前,這也是長江以南在唐朝之前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另一個原因。
在劉盈目光炯炯的注視著梅鋗的時候,梅鋗笑了笑,放下手中簡筆畫說道:“殿下就是為此事,才把我從前方軍中叫了回來?”
劉盈上下點頭:“正是。此事關乎國之命脈,值得重視。”
梅鋗稍稍沉默了一下,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