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夜邑港。

寒風漸起,波光粼粼的海平面上,兩條懸掛著黑色大旗的海船逆浪而行,蜿蜒曲折著向港口航來。

雖然今日海上風浪甚大,海船起起伏伏,但卻穩如泰山,三角帆隨著風向不停調整角度,讓逆風航行的速度比順風還要更加快上不少。

這兩條船正是新下水不久的‘威遠’級海船,如今趁著冬季到來,通往鯨島的海面上臺風消失不見的空檔,將鯨島積攢了一年的貨物抓緊時間轉運回來,並且將工具、人員、藥品等運回鯨島。

尤其是人員,這是保證壓伏鯨島人,並且開拓殖民領的重要保障。

鯨島四周都是海,降雨頻繁,會將土壤中的養分衝進大海,但卻因為火山很多,且當地土著並不善於耕種,所以土壤要遠比齊國那些開墾了上千年之久的土地要肥沃很多。

最重要的是,免稅。

為了能夠快速開發鯨島,鯨島總督府獲得了特殊的法令,不僅放開了二十等軍功爵制度中的限田令,而且允諾在十年內免徵收一切的賦稅徭役。

嗯,二十等軍功爵制度不是一個單純的立功受獎的封贈體系,而且授田制度也有兩面性。

一方面把土地按照爵位等級進行分配,但同時也在按照爵位的不同,對各個等級能佔有的土地數量進行限制。

也就是說,擁有某級爵位的人有且只能有一定規模的土地。

後來漢武帝為了籌集打匈奴的軍費以及自己吃喝玩樂的開銷,於是選擇官方買賣爵位,規定任何人只需要在軍中服役幾年,就可以拿一筆錢出來,去購買相對應等級的爵位。

而有了爵位,就可以合法的兼併土地,之後再用賺到的錢去購買更高等級的爵位,然後形成一個迴圈,最終使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賣官鬻爵,從這時候開始變得合法化了起來。

但西漢的滅亡跟這個沒太多關係,更多的還是天氣逐漸變得寒冷乾旱,以及官僚系統的僵化崩壞。

但鯨島不同,它的構架是劉盈參考了東印度公司的模式而建立起來的,一切都是為了攫取利益,來完成漢帝國的內部革新以及緩和社會矛盾。

封建王朝的興衰與否,很大機率是一種抽獎。

抽到了漢文帝父子這樣的SSR,就有了文景之治,抽到了宋徽宗父子這種辣雞,就有了靖康之恥……

劉盈能夠保證一兩代人的政治賢明,但他沒辦法保證每一代的漢朝皇帝都如他這般英明神武、睿智無雙……

所以,制度就很重要了。

所以,他需要一群不屬於封建地主勢力的新生代的支援。

大漢公學是這樣,鯨島總督府以及類似的海外殖民地公司也是這樣。

為此,殖民領就不必遵守帝國內部的軍功爵制度。

而讓許多小地主、小商販願意購買一張船票,將家中次子、奸生子以及不想分家產給他的侄子送到鯨島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鯨島的奴隸很便宜,土地也幾乎白給。

雖然那裡的奴隸個子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高,但卻任勞任怨、謙遜有加,偶爾有桀驁不馴者,只需要你用鞭子狠狠的抽他一頓,幹起活來的效率也很可觀。

這,就有了大農莊的雛形。

只不過當海船靠港之後,手持船票準備登船的開拓者卻被一隊頂盔摜甲計程車兵攔在後面,緊接著是一隊隊肩膀上扛著各種工具的工人走進。

肉眼可見的速度,一架架簡易的滑輪吊組裝在了碼頭之上,一箱箱需要十幾個壯漢才能抬起來的貨物被輕鬆吊起,直接放在碼頭上的板車上,在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押送下運出碼頭。

這裡面裝的,全部都是從鯨島運回來的白銀。

雖然使用灰吹法冶煉白銀效率也不高,且會消耗大量燃料,但此時的鯨島森林覆蓋率很高,短時間內完全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而且,南邊的幾個島上沒有太多的資源,但北邊蝦夷人居住的島上還是有不少的煤和鐵。

只不過劉盈現在不著急開發,那裡的煤鐵和蝦夷人一樣,等到南邊步入正軌之後,再去慢慢開發出來。

………………………………

長安城,東宮。

劉盈穿著一身短打扮,盤腿坐在地板上,雙手嫻熟的卷著一個紙筒,在他身側,張不疑光腳踩在一個藥碾子模樣的工具上磨著木炭,吭哧吭哧的揮汗如雨。

這,就是覬覦某隻蘿莉的下場!

他們現在正在做的,正是九月三十日,也就是除夕夜晚上要用到的煙花。

去年這種工作是劉盈一個人來完成的,但今年既然可以白嫖一個勞動力,自然不能不白嫖!

劉盈做的煙花,依然是老式的二級結構,也就是外側的筒負責把內筒送上天,而內筒負責炸開一個絢麗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