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劉盈:詭計多端的零……(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張不疑的話,劉盈稍稍沉默了一下,接著說道:
“先期制定的兌換比例是一枚銀元,兌換一百枚五銖錢。我算過了,鑄造銀元裡的用的白銀,和鑄造同等大小的五銖錢裡用的黃銅之間的價格對比差不多是這個比例……”
“先期?”
張不疑抓住了他話裡的重點詢問道:“難不成還有後期?”
劉盈點點頭說道:
“當然有了,因為一切的根源在於糧食的價格,糧價穩定了,黃金白銀和黃銅之間的兌換比例就穩定,當糧食價格產生波動之後,黃銅的價值就會降低,但更加稀少的白銀和黃金的價值卻並沒有怎麼受到影響。”
“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等到鯨島銀礦大規模開發之後,白銀多了,兌換比例就會穩定下來了。”
嗯,生產力不發達的年月裡,經濟的基礎是糧本位,而不是金本位。
司馬喜寫的鯨島見聞裡雖然有許多和他孫子一樣的‘無韻之離騷’,但還是有些地方比較可信的,
按照他那幾天的走訪,他們登陸的大島上應該有五十萬以上的人口,而且島上適合種植的農田也有不少。
劉盈對於這個資料表示不意外。
雖然隔壁有‘小’之稱,但其實國土面積並不算太小,只是因為整體狹長,所以看上去不大。
比如其中的一座本州島,面積大約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比湖南省還要大一些。
畢竟當地降雨充沛,再加上火山灰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以及周邊洋流活動頻頻,河流中有許多洄游產卵的大魚……
所以雖然生產力不行,但其實吃的並不算太差。
而且雖然說本子礦產資源貧瘠,但那是指的工業化之後的生產量和消耗量不平衡。
本子號稱地質博物館,啥資源都有,比如工業化最重要的煤炭和鋼鐵也是有一定儲備量的,但奈何工業化時代的大生產是個無底洞,所以島上的資源自然就不夠用了。
嗯,那裡的鐵礦主要來自於太古宙、元古宙的沉積變質岩,而不是火山活動,所以埋藏的很深,且不利於形成高品質的鐵礦。
類似於一鍋大米粥裡灑了一小撮黑芝麻,看得到,但是不仔細品味還是吃不出來……
而金銀礦則不同,其來自於第四紀的酸性岩漿活動,因此分佈淺,儲存完好,十分利於開採。
所以說,不缺食物,不缺金銀,不缺乏前期用於開發的勞動力,這就意味著鯨島會是一個近在遲尺,且完美的殖民地。
這也是劉盈將一半的股權轉讓給國家的原因。
有了國家機器的大力支援,不出三五年的時候,鯨島就能渡過前期的開發階段,正式進入盈利期,源源不斷的將金銀,以及糧食等產品運回中原。
嗯,因為某些民族自古以來都是草食系,所以在劉盈的規劃中,他們的日常飲食應當以大米和蔬菜為主,偶爾吃點醬豆子和海帶湯調劑一下……
這樣,就可以節約出來大量的糧食,足以穩定漢國的糧食市場,然漢人從吃得好早日過渡到吃得好!
劉盈對面,張不疑看了看天色:“哎呀,今天已經很晚了,我就不回去了,咱倆今天睡一起好了。”
“你說說看,咱們兩個有多久沒有抵足而眠,秉燭夜談了……”
…………………………
匈奴,龍城。
冰雪消融,草原解凍,地上的小草長出了嫩芽,鋪滿了地面,像一張碧綠的地毯,開滿了五彩繽紛的花,像一幅美麗的錦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