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劉盈:滅匈奴者,匈奴也!(第1/2頁)
章節報錯
單于王帳。
冒頓翻看著手中的紙張,心中先是對於這種材質的書寫載體表示了一下感嘆,旋即升起了一抹熨帖。
他從南邊來的走私商人處已經瞭解到,如今漢國正在全力推廣一種叫做‘漢字’的字型,那是一種和秦國小篆大不相同的字型。
所以他原本以為,劉敬遞過來的這沓文書必然是用漢字所寫,沒想到的是書寫者很貼心的依然還使用秦國小篆了!
這一刻,他對於當初那個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漢國太子,第一次產生了不少的好感。
不過當他細看起來的時候,頃刻間眉頭緊鎖,不知不覺的開始撓頭。
眼前的這些字他都認識,但組合起來之後的含義,就讓他不懂了。
“麵粉是甚麼?收羊毛就收羊毛,為什麼要分這麼多的種類?還有……”
冒頓抬起頭,看向劉敬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劉敬回答道:“麵粉,指的是將小麥磨成的粉末,口感遠勝於直接食用,做成炒麵比黃米子(糜子)和粟米好吃的多!”
“鄙臣此來,正巧攜帶了一些炒麵和麵粉,等下就讓使團的人帶上來請諸位品鑑。”
嗯,賣麵粉不賣顆粒糧,就在於麵粉容易吸潮生蟲,不耐久放。
這樣一來,即便匈奴人透過貿易獲得了不少的糧食,也只能儘快吃掉,而無法儲存起來作為戰爭儲備。
最重要的是,麵粉作為加工過一遍的產物,自然可以溢價,從貿易中獲取更多的利潤,而且在漢國提供磨面工人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麵粉需要更加結實緊密的麻布口袋,這就意味著需要種植更多的苧麻以及紡織工人,就會提供工作崗位以及增加農民的收入。
當然了,麻布袋的錢也要算在麵粉的價錢裡。
劉盈在通商的細則特意標註了一下,拆開口的麻布袋在下次交易的時候,可以用來以舊換新,抵扣一部分的麵粉錢。
少頃,劉敬上前介紹道:
“大單于請看,這就是麵粉,以及將麵粉製成的炒麵……最左邊的是基礎款,只是將麵粉炒熟,然後沖水或奶就可食用,而這幾種是進階款,裡面加入了秘法特製的果乾和肉乾……嗯,這兩種材料也在商品兌換的目錄中……”
冒頓上前捻了一些放進嘴裡嚐了嚐,發現味道不算特別好,但也不算特別差,只不過相比於硬邦邦的炒米,對於他這種因為不怎麼刷牙而牙口不好的人來說,炒麵更加符合他的心意。
這一點,和他年齡相仿的左大當戶等人也是很滿意的。
冒頓又嚐了嚐所謂秘法制作的果乾,雖然有些梆硬,但口感卻極佳,於是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不知這種麵粉,售價幾何?”
劉敬舉起兩根手指:“一袋一石,兌換兩隻羯羊……”
他臉上的神情不變,但其實心中卻頗有幾分忐忑,畢竟小麥這種東西在關中售價只有一百二十錢一石,即便是磨成了麵粉,售價也不過三百錢,而一隻羯羊的價格,則至少在一千錢以上!
一石麵粉,兌換兩隻羯羊……
他在心中默默吐槽,他們家的太子殿下不去當強盜,簡直屈才了……
聽到劉敬的報價,冒頓和左右大當戶幾人互相看了看,最終緩緩點頭:“可以,這個價錢很公道!”
他們對於漢國的度量衡是瞭解的,一石(六十斤)麵粉如果省著點吃,可以供一個男人吃上近一個月,而兩頭羯羊卻吃不了那麼多天。
所以,划算。
最重要的是,這種東西並不是給普通的匈奴牧民享用的,而是給他們這些匈奴的大小權貴所享用的。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並非是中原人所獨有。
在向匈奴的一種貴姓們解釋並試圖培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後,劉敬接著解釋冒頓之前的疑惑,也就是關於羊毛分類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羊毛的不同長度、粗細、彎曲等特性,將羊毛分門別類的整理起來,並且需要提前清洗乾淨,處理掉諸如草葉、小石子、泥土等雜質。
劉敬迎著冒頓嫌棄麻煩的眼神說道:
“太子殿下制定的標準,旨在讓貴我雙方都從中獲利。諸如羊毛的整理分類,可以由我方人員來完成,但羊毛的價錢自然會有所降低!畢竟漢國多是農民,閒暇時候需要照料農田,讓他們去整理羊毛,自然需要報酬。”
“而對於貴方來說,春秋兩季梳理羊毛的同時,捎帶手就可以完成羊毛的整理和分類,然後就可以賣個高價,獲取更多的諸如茶葉、紅糖之類的漢國特產!”
“彼此雙贏,何樂而不為?”
劉敬說完,環視一週,見到的是一顆顆點頭表示贊同的腦袋。
畢竟換來的東西大多都是由他們享受,而付出額外勞動的人卻並不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