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劉盈扯著他那遺傳自呂雉的五音不全的嗓子,騎在馬背上放聲歌唱,讓身邊的劉邦眉頭緊鎖,握著馬鞭的大手蠢蠢欲動。

想讓乃公死就直說,沒必要這麼折磨!

劉盈哪裡管他的想法,只是不停開開心心的歌曲串燒。

一天前劉敬從匈奴人那裡回來,帶來了他和冒頓會談的結果。

劉盈漫天開價,冒頓照單全收……

當然了,條約的內容並不過分。

比如沒有聽著劉邦的話,糾纏北地三郡的歸屬,只是標註了一下雁門郡附近的邊界,將嚴格按照秦國在時繪製的輿圖而定。

這一點冒頓自然能夠接受。

反正他已經基本上被從雁門郡趕了出去,而且這裡以山脈丘陵為主,也不大適合匈奴人在此放牧。

第二條則是匈奴解除對於東胡烏桓、鮮卑等部族的臣屬關係,並且不得干擾他們和漢國結盟建交。

這一點冒頓也答應了。

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臣屬附庸之類的說辭都是虛的,大匈奴向烏桓鮮卑徵收貢品,難道他們還敢不給?

再說了,東胡人和漢國打得火熱也是一件好事。

東胡,羊也;匈奴,狼也!

羊越肥,狼越開心!

第三條則是在上郡開設榷場,每年秋天在這裡用牛羊皮革換取草原上需求的物資。

比如布匹和糧食。

冒頓對這一條感到最滿意。

原因很簡單,匈奴人對於中原人的物資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畢竟布匹做的衣服,要比羊皮做的衣服好穿太多!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和漢國官方進行貿易,就不必再受到哪些中原來的走私商人的坑蒙拐騙了!

一匹布,一頭牛!

黑!

至於其他一些小的細節,冒頓也就不願意再多糾纏了,畢竟對於他而言,儘快返回王庭,將病治好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當然了,這對於劉盈而言,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首先冒頓是個文盲,他看不懂劉盈加工過的秦國輿圖。

比如在那張圖上,雁門郡的最北端並不是平城以北的趙長城,而是化德縣以北那一條只存在於輿圖上的秦長城!

那條長城的邊緣,已經快要接近錫林郭勒盟了!

完完全全囊括了草原腹地,距離後世的中蒙邊界大概也只有二三百公里……

至於匈奴放棄和東胡各部的臣屬關係,劉盈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東胡人擁有狡猾和淳樸二象性,惡劣的生存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狡猾起來,但對那些有恩情於他們的人,他們就淳樸的很是可愛。

劉盈拉了他們一把,讓他們免除了每年承諾給匈奴的大量貢品,他們自然對劉盈感恩戴德。

雖然劉盈很清楚,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冒頓是絕對不會遵守諾言,放棄收取東胡人的貢品。

於是,抗匈奴統一戰線就有了!

畢竟,東胡人也是有脾氣的!

若干年後,匈奴人自號鮮卑,為了活命,匈奴人已經放棄了祖輩的榮耀,讓匈奴這個名字從此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