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劉信覺得羹頡侯這個名字不好聽,於是求上了劉太公,但老老劉卻嫌棄他是個媽寶男,不僅自己懶得管,而且勒令李氏也不能去找劉邦說情。

只不過畢竟血濃於水,劉信是長子長孫,老老劉氣消了之後,還是旁敲側擊的說了幾句。

於是,劉盈就將劉信強徵入伍,安排在自己身邊擔任郎將,這樣既不用上前線作戰,而且戰後還可以分到一點功勞。

雖然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改封一個和自家有血緣關係的徹候不算什麼難事。

但畢竟羹頡侯這個名號的意義特殊,朝令夕改的話劉邦也會有些下不來臺。

有了戰功之後,一切就都好說了。

………………………………

同一天。

雁門郡,馬邑城。

鼓角轟鳴,蹄聲急驟。

利箭穿雲,人如潮湧。

偷襲馬邑城的行動被韓軍識破後,匈奴人開始全軍壓上,試圖以人數優勢將馬邑城直接淹沒。

此刻在馬邑城周邊的河谷中或駐紮或攻城的匈奴人,保守估計有十萬騎之多!

不過韓王信躲在一面塔盾之後,臉上卻絲毫沒有擔憂的神色。

儘管馬邑城中只有一萬出頭的守軍,總人口也不超過六萬,但憑藉這眼前這套今非昔比的城防工事,韓王信有信心,他能守著這道城牆直到老死!

最重要的是,他透過城下那些做匈奴人打扮的秦軍射到城頭的箭矢判斷,對方這樣的攻勢,最多持續一個上午!

畢竟,打仗就是打錢。

第一天的時候,城下的匈奴人射上城頭的箭矢,箭桿堅硬,箭簇鋒銳,箭羽筆挺,一看就是從秦國武庫中取出來的上品。

而現在射上來的羽箭,箭簇儘管依然鋒銳,但箭桿的質量下降的不是一星半點,一看就是失去了秦國的考工律而自行製作的。

但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箭羽。

這種東西類似於後世的火箭尾舵,飛機的垂直和水平尾翼,起到穩定橫向、縱向的作用。

有錢人或是貴族通常會選擇諸如老鷹等猛禽的羽毛充當箭羽,但軍隊或是普通人使用的話,還是會選擇相對廉價的大雁或是其他家禽身上長而筆挺的羽毛。

猛禽的羽毛獲取不易,再加上匈奴人並沒有成熟的家禽養殖業,所以羽箭必然是射一支少一支。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匈奴人招募的秦國降兵掌握著攻城的方法,但那是針對戰國時期的老式城牆。

強如項羽,尚且折戟在了滎陽城下,如今這些故步自封的老秦軍隊,又如何能夠攻破馬邑城的城防工事?

最要命的是他們之中並沒有善於打造攻城器械的工師,這就導致了他們在攻城的時候,只有一種戰法。

蟻附。

也就是踩在臨時組裝的雲梯上,頂著城頭流星般砸下來的滾木礌石強行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