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郡,雒陽城。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劉邦站在昔日周朝的王宮之外,不由得心生感慨,輕聲唸誦著少年時期,劉太公親自教給他的一首《小雅·裳裳者華》。

他看到的這座周王宮,是平王東遷之後陸續修建起來的。

這一時期的建築風格,還不是後世的那種正殿居中,然後沿中軸線左右對稱的風格,而是左祖右廟,前朝後市的堡壘式格局。

宮門的大門的寬度可容七個大扃[jiōng],闈門的寬度可容三個小扃,路門的寬度可容納五輛乘車並行(車寬六尺六寸,左右再延伸七寸,應門的寬度為三軌(八尺/軌,約合1.64米。

堂前有庭,庭下一堂之深處,正中立砷,用來觀測日影。

王宮門屋屋嵴的建制高五雉(丈,宮牆四角高七雉,城牆四角高九雉。

路門外有九室,九卿在那裡處理政事。

路寢之側的重重宮禁,是周天子的妃嬪居住的地方。

嗯,按照周禮,月相十五天一輪換,周天子的妃嬪自然也十五天一輪換。

地位最崇高的王后,單人侍寢一天,稍次一些的三夫人,則是三人共享天子一天,九嬪則是九人一天,二十七世婦則是平分三天,至於剩下的八十一女御,則平分剩下的九天……

這或許也是周天子破產的另一個原因。

劉邦此刻走入的一間大殿,是周天子所居住的五座寢殿之一,明堂。

這是用來接見分封的諸侯,和遠處臣服的方國首領,以及國內的王公大臣的地方。

嗯,周天子還有還有四間寢殿,分別是他春夏秋冬四季的住所。

按照周人的禮儀,建造明堂的時候,是用一種長九尺(一尺約23cm)的延來量度長寬高。

東西寬九延,南北深七延,堂高一延。

換算下來的話,就是兩三百平米的一間普通宮殿,和佔地面積動輒一兩個籃球場的咸陽宮、章臺宮相比,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畢竟,周天子制定宮殿規格的時候,是將近公元前一千年,在那個刀耕火種,人們普遍用木製農具的年代,要修建這樣一座宮殿群,耗費的民脂民膏只會比始皇帝時期的多的多!

劉邦今天要做的,就是在這裡會盟向他臣服的六個王,也就是韓王韓信、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河南王申陽、西魏王魏豹、以及殷王司馬卬。

帶上他自己的話,則是七個王。

七星匯聚,七的意志!

之所以會盟諸侯再發兵,這是他在進入雒陽城之前,被一個他新任命的三老攔在車前,告訴他的事情。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為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東伐,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

三王,指的是夏商周的開國君王,也就是大禹、商湯,以及周文或者周武。

畢竟前兩個是獨自開創的基業,而周朝則是父子相繼。

劉邦當時就很是欣喜,雖然對方提及了義帝的死因,讓他不得不做出一個悲傷的表情,但事後卻以英雄所見略同,很是封賞了這個向他出謀劃策的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