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天命(第1/3頁)
章節報錯
河內郡,溫邑縣。
微風習習,一場貴如油的春雨洗禮過後,空氣中飄蕩著溼潤的水汽,混雜著綻放的野花的味道,讓人心神為之一振。
此刻稍稍有些泥濘的土地上,到處是掌著黑色漢軍戰旗計程車兵,一隊佇列陣而過。
在劉邦的嚴令之下,有踐踏良田、欺辱百姓者皆斬,所以大軍在行進的時候,甚是小心謹慎。
幾日前在安邑的時候,張良夤夜而來,向劉邦講述了天下發生的劇變,於是當天夜裡,漢軍就即刻開拔,向東邊的河內郡發起進攻。
想要東出和項羽決戰,扼守黃河北岸的殷王司馬卬,就變得極為關鍵。
畢竟從河內渡河,可以很輕鬆截斷漢軍的後路和糧道,殷國的軍隊和西楚的軍隊兩向夾擊之下,漢軍就有了覆軍殺將的危機。
而這時候的漢國初建,劉盈年歲又太小,劉邦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漢國就會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至於魏國,既然魏豹很上道,劉邦也就不打算過多為難,除了留下一個從沛縣就跟隨著他打天下的周苛,以及和周苛身份類似的幾名御史作為監視之外,漢軍迅速從河東郡撤離,全部壓向河內郡的殷國。
兵貴神速之下,司馬卬根本來不及防備,接連派出的小股部隊被漢軍擊潰之後,就被漢軍團團圍在了朝歌城下。
不過司馬卬身邊沒有妲己,自然也不會自焚露臺,於是自縛出降。
但劉邦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大度,他並沒有處決司馬卬,依然保留了對方的王爵,只是因為他接連抵抗,所以將殷國重新改為河內郡,派遣郡守縣令。
也就是說,司馬卬和申陽一樣,只能做一個有錢花,且隨便花的富貴王爺,統兵權和在封地的執法權被完全剝奪了。
但想想被項羽陰令處死的義帝熊心,司馬卬心中並沒有一絲不滿。
在他看來,如此這般之下,還能保住性命,應該是那個相師化解了一部分他身上的陰煞之氣,只可惜時間不足,沒有全部化去,真是時也命也,怨不得他人……
於是,也就有了漢軍回師雒陽修整的路上,劉邦的溫邑縣之行。
因為溫邑縣縣令許望不戰而降,主動送上酒肉犒軍,劉邦覺得這人給他面子,自己當然不能含湖,不僅依然讓對方做溫邑縣縣令,而且還順手封了對方官大夫的爵位!
官大夫,是軍功爵制度下的第六級,雖然不高,但卻可以免除本人及全部家屬的徭役。
漢承秦制,劉邦不僅照搬了秦朝的很多制度,昔日秦朝的爵位名稱,自然也一併承襲。
這主要是為了表示和西楚項羽的割裂。
畢竟執圭,執帛之類的爵位名稱,是楚國彷制秦國軍功爵體系而創造出來的。
嗯,其實秦國的軍功爵體系,是從魏國那裡學來的,當年商鞅離開魏國的時候,攜帶了大量自李悝變法之後,替魏國制定的法律文獻。
至於秦國在青出於藍之後,暴打了擁有魏武卒的魏國,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劉邦為了籠絡關中人心,在改服色,承秦制之後,就連有秦國爵位的老秦人,也同樣承認了他們的爵位。
自商鞅變法以來,關中秦人身上有軍功爵的,多不勝數。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漢國攻下關中之後,會不承認他們的爵位。
畢竟,所謂的軍功爵等級,就是透過國家立法的手段,保障某一級爵位的人,可以合法的佔有一定規模的土地、房產、奴隸,以及其他社會特權。
若是廢除了秦軍功爵制度,就相當於透過國家手段,剝奪了這些人的財產。
於是劉邦這麼做之後,關中之人越發的‘唯恐沛公不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