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劉盈:月黑雁飛高,項羽夜遁逃!(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盈將虞姬安置在自己營帳之後,姍姍來遲。
他登上韓信劉邦所在的指揮雲車之後,只見決戰已然開始。
一架架投石機上的滾輪飛速旋轉,將一顆顆上百斤的石彈投射到垓下的楚軍營壘中。
裝備著火油陶罐的砲車,在一面面盾牆的掩護下,緩緩前行。
而在他們之間,一輛輛用於快速透過壕溝的壕橋。
顧名思義,壕橋的作用,就是跨越護城壕或護城河,讓部隊突破阻隔,在最短距離,展開對城池攻擊的一種輔助戰具。
這是一種在魏晉三國時期才出現的攻城器械。
漢軍之所以在垓下等了幾天才發動總攻,就是為了大量拼裝壕橋。
不過由於楚軍紮營時期尚處於體力士氣雙旺盛,所以營壘外的壕溝挖的又寬又深。
劉盈針對這種情況,也對壕橋做出了相對應的改裝。
原本和地面平行的橋面變為豎直,一整塊的橋面也變成了可以摺疊的橋面。
嗯,這些材料是從軍中攜帶的呂公車上拆下來的……
反正垓下的楚軍營壘外牆是木頭柵欄,而不是夯土所作的城牆。
這種讓士兵可以直接登上對方城頭的呂公車,就完全沒有了用武之地。
標準化生產部件的好處,就在於很多規格相等的零件,不僅可以在同類產品上使用,而且稍加修改,也可以用作不同的產品。
隨著壕橋的緩緩靠近,項羽雖然不知道這種東西具體該怎麼操作,但作為一個久經戰陣的將軍,他幾乎是看一眼,就知道這種器械的用處。
透過壕溝。
項羽心中,突然閃過一絲豔羨。
如此好的點子,他軍中的工師為什麼就想不出來!
該殺!
如果他從前能夠有這許多攻城器械,也許在滎陽的時候,就能破城而入,陣斬劉邦!
嗯,在壕橋發明之前,面對壕溝或者護城河,大多都是需要攻城一方派遣士兵或是民夫,頂著守城方的箭雨,一點一點的將壕溝填平。
不僅費時,而且在此期間,損失也會特別慘重。
很多時候,填平壕溝用的不是砂石,而是己方士兵的屍體!
於是項羽遵循著戰術的傳統,派遣弓弩手上前,射殺那些操作著壕橋,而疏於防範的漢軍士兵。
於是,砲車開始發力。
一個個灌裝了火油的陶罐,畫出一道道優美的拋物線後,噼裡啪啦的砸在擠在柵欄後的楚軍弓弩手之中。
旋即,躲在盾車之後的漢軍材官引強士引弓而射,一支支燃燒著的火箭如同流星般落向火油濺開的地方。
材官,是一種戰國末期就出現的稱呼,大抵類似於一種應招預備役,全部出身於擁有大片土地的自耕農家庭,屬於是普通戍卒的進階版本。
而引強士,則表明了他們精英弓箭手的身份。
這是劉盈在韓信改革軍制時提的建議。
對於一個疆域廣闊的國家而言,維持龐大的軍隊人數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為了不被軍費開支壓倒,所以劉盈效法後世,引入了士官制度。
並不是所有士兵都能積功成為軍官,但軍中卻需要這些三十多歲,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作為中流砥柱。
所以,軍士就很有必要了。
此刻隨著一支支火箭落下,驚慌失措中的楚軍弓弩手中,火光沖天而起,數不清的身上沾滿火油的楚軍士兵被點燃,厲聲嚎叫著到處亂竄,滿地打滾。
於是,壕橋的架設就變得格外輕鬆。
摺疊的木板展開,然後在繩索的牽引下,緩緩搭在壕溝對面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