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劉·杜牧·盈站在原地雙手叉腰,搖頭晃腦的背了一段刪減版的《阿房宮賦》,聽得張蒼和閻澤赤一愣一愣的……

嗯,之所以是刪減版,是因為阿房宮其實只打了個地基,秦國就沒了……

自然而然的,那些描寫阿房宮的段落就需要刪減。

但按照劉盈當日所看,杜牧所描述的景象雖然有些誇張,但其實也相差不遠了。

畢竟杜牧雖然沒有見過阿房宮,但卻見過大唐皇室的奢靡,所以全文對於阿房宮的猜測並不是完全空穴來風。

只是杜牧還是格局小了。

唐朝時期吸取過歷代王朝覆滅的教訓,再加上建築水平的提升,皇宮雖然富麗堂皇但其實並需要透過建築面積來展示威嚴。

嗯,這個佔地面積是相對來說,因為無論是大明宮還是其他宮殿,佔地面積都要秒故宮好幾倍……

而在秦朝時期,整座咸陽城所在的涇渭平原上,其實都是秦王宮的覆蓋範圍!

在那種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修建起如此規模的宮殿群,尤其是還要進行著耗資巨量的兼併戰爭,消耗的民脂民膏,以及對於百姓的搜刮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才會有‘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的說法。

張蒼閉上眼睛頻頻點頭片刻後,看向劉盈的目光越發痛心疾首起來。

“太子既然知曉,為何還要控制如此規模人口,去大興土木?尤其是此刻民生凋敝,亟待休養生息……”

劉盈在張蒼的指責中輕輕撓頭,他算是理解了為什麼漢初要奉行黃老無為之道了。

哼,都怪暴秦!

畢竟,矯枉必須過正……

劉盈稍稍沉默片刻後說道:“正是如此,才越發需要一支全職的工程隊,去大興土木!”

“秦之滅亡,在於不恤民力,隨意徵發徭役。”

“所以現在,有了這樣一支專職的工程隊,很多諸如疏通鴻溝、維護鄭國渠,以及將貫通天下的馳道全都鋪上水泥之類的事情,就不再需要徵發徭役去做了。”

在劉盈的講述中,張蒼雖然沒有一時之間明白過來,但是閻澤赤是眼前一亮。

和出身膏粱之家的張蒼不同,閻澤赤是很普通的莊戶人家出身。

他加入劉邦麾下的時候,做的是持盾,也就是和持戟相對應的一個小官。

嗯,那時候劉邦手下的人很少,所以除非是完全不識字,否則很容易就被任命為各種各樣的職務。

有過底層經歷的閻澤赤,完全明白劉盈所說的隨意徵發徭役是一種怎樣的惡政。

無論中外,無論古今,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人情世故。

而遠離廟堂之上的地方,人情世故尤為重要。

舉個栗子。

比如官府要在汛期時節加強河堤,就必然要徵發徭役,而無論夏汛還是秋汛,大多都處於農忙時間。

很多農戶為了節省來回時間,以及防止野獸侵襲莊稼,一般都是在田邊修建一座茅草屋,日夜看守。

如果此時徵發徭役,失去了壯勞力後,糧食必然減產,但苛捐雜稅不減少的情況下,恐怕就要舉債度日了。

所以選誰去,不選誰去,其中就大有門道。

豪強大戶和底層小吏相互勾結,使得貧者越貧而富者越富,土地兼併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