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郡,徐縣(今江蘇泗洪縣)。

夕陽西下,遠處的雲霧輕拂過黛山,橘黃的日落點綴其間。

縣城外,再度逼降城中守軍,佔據徐縣的灌嬰,開始指揮著士兵接管城防,安營紮寨。

自從在薛郡擊敗楚軍偏師,擊殺楚將韓公杲之後,郎中騎兵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般橫掃西楚後方。

漢軍所過之處,除了有著堅固城防的縣鄉試圖抵抗,但旋即被攻克,縣鄉長官被處死之後,剩下的大大小小的縣城,都是如同今天這樣的聞風而降。

嗯,漢軍昨日留宿的地方,名為垓下。

只不過當初忙碌著在河邊撒網撈魚的灌嬰,對這個地名一無所知。

此刻在灌嬰身邊,和他同樣忙碌起來的,還有擔當太子家令的蕭祿。

出於培養下一代的目的,劉盈將蕭祿也派到了軍中歷練,而他此刻做的,和當日蕭何進入咸陽城的做法如出一轍。

接管府庫,整理戶籍民冊。

之後,就如同他們在攻下的楚國其他縣鄉那樣做的一樣,讓身在項羽軍中服役計程車兵家眷,給他們在前方的父兄兒子寫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只是報平安。

在他們出發的時候,劉盈就已經起草好了模板,只需要替換一下姓名,然後略作一下改動就可以批次發出了。

之所以是保平安,而不是藉此來勸降,主要是擔心這麼做,名聲傳出去有些不好。

畢竟,劉盈要的是長治久安,人心還是要爭取一下的。

嗯,完全不需要擔心他們會是在刀槍的逼迫下書寫家信,因為每書寫一封信,則可以獲取十石,也就是一千兩百斤糧食。

漢斤。

此刻秋收在即,楚國後方疏於防範,則漢軍隨隨便便建立的政權,就足以保障郎中騎兵的需求,以及用來麵包與馬戲的支出。

藉著通明的火把,灌嬰面前展開一張從徐縣搜出的輿圖。

他不停用手中的炭筆在上面詳加勾勒,劃定出接下來作戰的行軍路線。

片刻之後,計劃完成。

反正楚軍精銳全在西北邊際,此刻衝入楚軍腹地的郎中騎兵,就如同大鬧天宮的猴子一樣,可以換著花樣的折騰。

所以灌嬰的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從此地向南,繞開洪澤湖進攻盱臺,之後繼續向南,攻佔棠邑縣,切斷此時還是長江出海口的廣陵縣,和位於九江國的楚軍之間的聯絡。

廣陵縣,就是後世的揚州。

這一時期的長江攜帶的泥沙尚沒有填平很多大陸架,所以這座後世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城市,此刻的地位,等同於後世的東方明珠。

昔日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和齊國爭奪海上霸權,曾在此地修建港口,建造戰船。

於是對應的,就是琅琊,也就是後世被稱為青島的小漁村,一下子就被歷史選中,成為了齊國對抗吳國水軍的前沿。

只是雙方水軍的較量,最終的結果卻是騎馬勝過駕船的山東大漢贏了……

而灌嬰準備攻下廣陵之後,在江水南岸的荒灘上,建立灘頭陣地,伺機渡江,攻打楚國更為腹心的地方。

比如對岸的金陵邑。

這一波,屬於是河南人,準備為安徽人收復耶路撒冷去了……

不過這是一切順利,比如楚國精銳沒有南下回援的計劃。

如果楚軍南下了,則要看看領軍的是誰。

要是項羽,自然是避其鋒芒。

其他人,既然是來送人頭,則不能放過!

這並不是灌嬰覺得郎中騎兵打不過項羽帶領的楚軍精銳,而是和整體的滅楚戰略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