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劉盈:戰嗎?戰啊!(第1/3頁)
章節報錯
齊國曆下邑(今山東濟南)。
遠離縣城北方的大湖邊上,數百個就近招募的匠人,正在忙忙碌碌的修葺著院牆。
這裡,就是被後世稱為大明湖,但此刻無正式名稱的一處大澤。
於是,劉盈就趁著這時候地廣人稀,靠近縣城周邊的田畝尚未開墾完畢之際,直接跑馬圈地了好幾千畝無主的荒地,準備在這裡也修一座別院。
準確的說,是三座別院。
出於惡趣味,大明湖自然是叫做大明湖,而別院的名稱,則分別為‘夏’、‘雨’、‘荷’……
此刻,被命名為夏的別院中,劉盈引湖水修了一間簡陋的涼室用來避暑。
具體的做法,則是用水車將清涼的流水提升到高處,沿著鋪設的管道從房頂流下,使之形成瀑布。
北方相對乾燥,這樣的做法只能做到溼潤空氣,卻並不會帶來多少潮氣。
於是,見識過涼室有多舒服的曹參,決定等到返回關中的時候,也在他的侯府中依樣畫葫蘆的也修一間。
哪怕這間涼室是劉盈為了省成本而使用的磚混結構……
嗯,反正只是用來避暑,又不是一年四季常住,磚頭就磚頭吧!
古人,其實也懂得變通。
今天這間涼室內,不僅有想要再度前去趕海而半路返回的劉盈,而且韓信、曹參、酈食其、盧綰、劉賈等悉數到場。
原因很簡單,劉邦準備先議和,然後突襲項羽的作戰計劃透過飛鴿傳書送了過來。
他在詔命中指明瞭,要讓北路軍和西路軍加速前進,全軍在固陵一線匯合。
固陵,大抵在後世的河南太康。
劉邦選擇在此大軍集結,主要是因為這裡是鴻溝這條人工河的東岸,而且也靠近秦國修的一條連通關中和齊地的馳道。
這樣一來,不僅保障了大軍的集結速度,而且也方便供給糧草。
嗯,固陵向北,就是吳廣的老家,陽夏。
但劉邦的這個建議,不僅遭到了韓信的反對,就連一旁雙手抱臂的曹參也附和的頻頻點頭。
現如今,臨近七月,正巧快要到了齊地秋糧成熟的時間。
齊國被完全攻佔,田橫這支最後的田氏抵抗者投奔了彭越,再加上劉盈一通撒幣之下的麵包與馬戲政策,齊人已經認可了漢國的統治。
嗯,哪怕韓信受封齊王,但大家都知道,他這個齊王,不過是劉邦的臣屬罷了。
之後,跟隨韓信一起進攻秦國的燕趙士兵陸續返鄉,現在齊國賬面上的近十萬軍隊,除了一萬多是從關中輪戍過來的漢軍外,剩下的全部是編戶齊民的本地人。
而這些人,此刻大多都返回家鄉,準備秋收。
現在劉邦下令全軍出擊,這些戍卒就需要立刻重新徵召入伍,操練陣法,重申軍紀。
失去了這些壯勞力,秋糧無法按時收割入庫是必然的一件事情。
嗯,糧食的收割期很短暫,最多也就一星期的時間,否則的話就會自然成熟,然後掉落在地面上。
也正是因此,很多農民不喜歡種植大豆和油菜,就是因為收割的時機需要精準把握,否則豆莢炸開,減產七成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