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貿易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邯鄲門口,張蒼慢慢從城內走出。
這些天來,他忙著安撫趙地百姓,理清冤桉,重新對山裡跑出來的人,進行編戶齊民後授予田地。
嗯,戰亂的時候,人們大多是不願意在平原待著的,通常都會拖家帶口的躲進深山老林裡,修建房舍,開墾山林。
這隻要是因為,如果聚落在山上的話,一旦遇到兵災土匪,還可以居高臨下的抵抗一番。
而在平原,一馬平川之下,跑都沒地方跑!
所以,張蒼還有另外一項工作,那就是清查這裡的大戶,藏匿的人口問題。
還是上面說到的那個原因。
平民百姓無處可逃,但豪強大戶們卻有著城堡一樣的莊園,箭樓城牆等東西,都是應有盡有!
如此,很多居住在他們周邊的平民,或主動或被動的成為了他們的奴隸,來為他們耕種,以換取食物和人身安全。
在古代,不管是誰,大量佔有土地是沒有用的,必須有人在土地上勞動,這些土地才能產生價值。
也因此,這種讓平民成為奴隸的方式,是違法的。
役使貧民。
如果用國家意志來看,天下人共分為兩級體系,官,民。
或者說,是國家機器和勞動者兩個階層。
只有國家才能無限制的去佔有勞動人口,只有國家才能以土地的使用權作為報酬,來換取勞動人口的勞動產品以及其他的服務。
當豪強大戶,透過出租土地的方式,來讓成千上萬的農民為他們勞作的時候,在統治者眼中,豪強大戶的莊園,就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國家。
這,無論是新生的漢政權,還是張耳想要組建的趙國,都是不能容忍的。
不過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動用武力是不可取的,所以還是重申法令,嚴格執行二十級軍功爵制度,對於藏匿人口,不合法佔有奴隸和土地的人,徵收雙倍賦稅。
這樣,那些豪強大戶雖然有怨言,但面對著明晃晃的刀槍劍戟,也只能認了。
但上有對策下有政策。
他們應對這種倍其賦的做法,就是主動分家,將大家族拆分成小家庭,並且早早到官府登記,避免被徵收重稅。
嗯,分家但卻仍然住在一起,和後世裡離婚買房是同樣的套路。
對此,無論是劉盈張耳,亦或是韓信張蒼,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得過且過。
能讓他們把吃進來的東西吐出來一部分,已經很好了。
畢竟,趙地剛剛穩定,要是把這些地頭蛇逼急了也不好。
張蒼來了沒一會,滿載著鹽巴的大車開始入城,而那些全副武裝的護衛,也收起自己的強弩刀劍,頭盔鐵甲。
這一車車的食鹽,完全可以看做是一車車的白色黃金。
武裝押運自然必不可免。
張蒼看著護衛手中,和漢軍相同規格的兵器鎧甲,卻好似什麼也沒有看到一般的移開視線。
且不說河東鹽池也有他的股份,就說尚賢堂是漢軍兵器的主要供貨商,背後又站著劉盈,所以這些護衛有著全套鎧甲,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張蒼此時的全部念頭,在於這些鹽,究竟要賣多少錢一石。
作為股東,他恨不得賣個天價,但作為漢國的官員,一個自詡為有良心的好官,他則希望食鹽能夠按照太平時節的價格出售。
戰爭進行到了這個時候,百姓手中其實是沒有多少錢的。
而要幹體力活,重油重鹽則是必不可少的。
嗯,關中在種了兩季油料作物後,在食用油的用量上,稍微寬裕了些,而趙地百姓暫時只能重鹽,沒有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