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飄飄蕩蕩,整整下了十五天。

淮河以北,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銀裝素裹,雪深過膝。

這對於家中有積粟,並且儲存了足夠染料的家庭來說,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但對於那些絕大多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人來說,漢三年這個冬天,就是他們一道生死關。

撐過去,也許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撐不過去,則死亡就在今天來到。

大雪漸停之後,因為天氣過於惡劣,篤定楚軍不會攻城的劉邦,將滎陽城中一半計程車兵派遣了出去,分散到三川郡各處,救援受到雪災的民眾。

這並不是在收買人心,而是一個王,應該做到的事情。

在漢軍大雪天裡忙忙碌碌的時候,位於滎陽城北方的敖倉,楚軍士兵也同樣在揮汗如雨。

周勃在棄守敖倉的時候,雖然一把火將這裡點了,但畢竟走的過於倉促,而且天上也不斷有飛雪落下。

所以,敖倉之中,也只是最上面的一層糧食被徹底燒燬,而在糧囤的下方,還有著一小部分勉強能吃的穀物。

不過,他們在這裡挖到的糧食,並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用來餵馬。

隨著冬天的降臨,楚軍的後勤轉運再一次出現了不足。

和漢軍不同,楚軍的物資,都是先匯總在彭城,然後統一發往滎陽城方向。

用後世的地理類比一下的話,就是漢軍從陝西西安運糧到河南洛陽,而楚軍,則要從安徽徐州,運糧到河南鄭州。

這中間多出的距離,就是楚軍多出的負擔。

基本上,他們但凡發出一斤糧食送去前線,則至少在路上的時候,就消耗了接近四成。

《天阿降臨》

畢竟,運糧的民夫不是日拋型的消耗品,他們不管是由彭城到滎陽東,還是從滎陽東返回彭城,這一路上都是要吃飯的。

也因此,楚軍之中雖然積粟還夠,但用來餵養牲畜的草料,尤其是楚軍中蓄養的幾萬匹戰馬,這些大牲口,飯量抵得上好幾個成年男子。

天寒地凍,百草凋敝,遊牧民族的馬匹在這一段時間屬於是苦熬,而農耕民族養的馬,在這一段時間卻是上膘期。

畢竟,秋收過後,無論是草料還是糧食都是不缺的。

於是,這些習慣在冬天大吃大喝養膘,春天的時候去欺負草原人羸弱馬匹的秦馬,讓飼養他們的楚軍騎兵,愁的整宿整宿睡不著。

因為草料的體積過大,用車輛運輸很不划算,所以往日裡,楚軍利用鴻溝水運草料以及部分的糧食。

鴻溝,修建於魏惠王十年,引黃河水為源,將黃淮之間的濟、濮、汴、睢、潁、渦、汝、泗、河等水道連通起來,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運河系統。

但凜冬已至,黃河水位下降結冰,也就意味著鴻溝水運的停止。

於是,發財的機會再一次擺到了彭越面前。

還是原來的位置,還是熟悉的話語。

彭越手持一把卅煉環刀,冷冷注視著面前運送糧草的楚軍輜重隊。

正面和楚軍決戰的膽子他是沒有的,但是偷偷摸摸的搶楚軍的輜重糧草的膽子,他還是有的,而且很大!

但這一次,他註定摸魚摸到大白鯊。

人說吃一塹長一智,楚軍在連續被彭越打劫了很多次之後,就一直憋著氣準備報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