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北,敖倉。

大雪漫天之際,黑壓壓無邊無沿的楚軍,浩浩蕩蕩向守禦甬道的漢軍壁壘進發。

所謂甬道,指的是兩側築牆的通道。

漢軍修建的甬道,自然是用來運輸敖倉存糧到滎陽城的道路。

雒陽倉雖然已經修好,但主要存放的是新糧,敖倉中的存糧還並沒有轉運到雒陽倉去。

在以人力為主的工作方式下,裝卸運輸,都是需要徵調不少的民夫。

費錢費糧,得不償失。

反正在只出不進之下,最多再有半年,整個敖倉的存糧就會被消耗殆盡。

但這種機密,漢軍中也只有寥寥的一些高層知道,楚軍對此是一無所知。

所以,項羽在攻滎陽不下之後,就將目光盯上了為滎陽輸送糧食的敖倉。

只要能夠截斷甬道,不僅可以斷了滎陽的糧道,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糧食就盡歸楚軍所有!

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雖說項羽沒有學習過幾天兵法,但這種簡單的道理,他還是很清楚的。

在鉅鹿之戰結束,章邯投降之後,他引諸侯聯軍渡河滅秦的時候,對於敖倉的規模就很是震驚。

所以在他看來,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經歷過劉邦這兩年的治理,必然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從關中運抵敖倉!

只要能讓他奪下敖倉,就相當於是劉邦這兩年給他打工了……

於是在震天的鼓聲中,楚軍士兵扛著雲梯和鉤杆,開始對著漢軍壁壘發動勐攻。

…………

漢軍大營,因為多日的和平而有些鬆懈的周勃,在聽聞楚軍大舉來攻的訊息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曹參韓信北上滅魏滅趙後帶走了他麾下的精銳,而後楚軍進攻的重點,也一直是劉邦駐守的滎陽城。

因此,敖倉壁壘這邊的兵力,以及士兵的訓練程度,遠遠不如對面的楚軍。

但那又如何?

唯死戰而已!

大帳之中的周勃邊讓人為自己披掛著甲胃,邊讓人即刻點燃烽火,通知南方的滎陽城守軍,以及駐紮在另一側廣武城的樊會。

先秦之時傳遞敵情的是鼓聲,這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口不多,大家住的都比較近,而到了秦漢之際,因為人口以及疆域的廣大,傳遞訊息的方式,就從鼓聲變成了烽火。

畢竟,聲音的傳播遠不及火光來的迅疾和深遠。

而按照漢軍的規定,楚軍人數在五千人以下的,點燃一道烽煙,超過一萬則再加一道。

少頃之後,在飄飄蕩蕩的雪花中,四鼓烽煙沖天而起。

而在遠處的群山之上,一處又一處烽燧被點燃。

火光接力,一路將警訊傳遞到了關中櫟陽。

王宮之中,下雪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的劉邦愣住,呆滯的望著宮城外,那直通天際的煙柱。

一秒鐘過後,他丟掉手中竹條,撒腿向宮外跑去。

四道烽煙,是漢軍中最高的示警資訊。

這表示著率軍來犯的,正是悄悄南下打敗了英布的項羽!

而在原地,伸出手閉上眼睛準備捱揍的劉肥,看著劉邦消失的身影,一時間有些難以相信。

在他身旁,小蘿莉劉樂扁著嘴,臉上掛滿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