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漢軍步兵的戰鬥力和楚軍步兵基本持平,而陷陣敢死之士和郎中騎兵,則稍稍大於楚軍步兵,而項羽親自帶領的楚軍騎兵,戰鬥力則遠遠大過以上兩者。

原因很簡單,楚軍騎兵本就是全軍之中的佼佼者,訓練有素,勇敢無畏。

是項羽傾楚軍全部的力量供養起來的一支精銳。

如果不是此刻供給困難,他們幾乎每天有酒有肉。

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們胯下的馬好。

楚軍的戰馬,身高普遍在六尺以上,按照一尺23.2厘米,則在一米四以上。

而漢軍的郎中騎兵胯下的戰馬,多是臨時從關中抽調而來的駑馬,稱得上戰馬的其實不多,而且肩高大多在五尺五寸左右。

法國大元帥莫里斯·德·薩克斯在《戰爭藝術遐想》中寫道,老兵和老馬都是好的,新兵與新馬毫無用處。

而同時期的法軍騎兵名將南蘇蒂也曾經說過,馬沒有愛國主義,精神力量可以讓士兵在困苦環境下堅持奮戰,卻無法作用到戰馬身上,它們需要反覆的訓練與足夠的補給。

所以,在那個火槍火炮大行其道的年代裡,戰馬的優劣也是重中之重,就更加不要說現在這個純冷兵器時代了。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於是,當項羽怒氣衝衝的發動衝鋒的時候,迎接他的並不是漢軍騎兵,和身穿單衣的敢死隊,而是一根根長度在五米左右的長槍。

漢軍長槍兵組成的鬆散,但卻密密麻麻的槍陣,如同一隻炸開刺的豪豬。

他們傳達的資訊很簡單。

你敢上,我就戳死你!

項羽愣住,如同重重一拳打在空氣之中,一時之間有些懵逼。

楚軍步兵雖然不再潰逃了,但短時間內,也是無法再次投入戰鬥的。

那麼現在能戰的,就是他這裡的兩萬多主力騎兵了。

只是,他們先是突襲了漢軍側翼,無功而返後,發現前軍步兵被漢軍沖垮,而後又是急匆匆而來,再次面對的,又是一杆杆長槍,以及一張張瞄準他們的蹶張弩。

衝陣,無疑是自尋死路。

可要是就這麼退了,項羽的面子往哪擱?

況且,若是退了,就意味著這次會戰,以楚軍的戰敗而告終。

戰報會說謊,那些倒在地上,戰死疆場計程車兵卻不會。

這一會的功夫,楚軍保守陣亡了三四千人之多!

而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今日若敗,則西楚霸王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打破。

嗯,他攻不下盤陽城,其根本原因,天下人人盡皆知,所以非戰之罪……

神話不再之後,則很多迫於形勢,而不得不俯首帖耳之人,就會再生異心。

如同英布吳芮這樣的牆頭草還自罷了,若是再如同彭城之戰前夕,那些不戰而降,甚至於主動投降漢軍,則形勢就變得萬分危急了。

而在遠處中軍幕府的雲車上,韓信雖然沒有察覺到項羽心中所想,但還是下令開始收兵。

此戰小試牛刀,已經斬殺楚軍數千,挫敵銳氣。

所以,見好就收,免得被項羽看出破綻,反敗為勝。

金鉦之聲驟然鳴響之下,漢軍用強弩壓住陣腳,開始相互交替著撤退。

項羽帶隊逡巡了幾圈,除了被射殺了幾十人之外,並沒有找到韓信的絲毫破綻。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