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第1/3頁)
章節報錯
咚!咚!咚!
戰鼓聲聲,漢軍中央的步兵方陣開始穩步前推。
雲車之上,韓信手持望遠鏡,密切注視著遠處雍軍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做出應對。
這是他第一次指揮千軍萬馬作戰,昨天晚上他輾轉反側直到晨光微熹才終於睡著。
這時候聽著這隆隆的鼓聲,內心的忐忑盡去,胸中充滿信心。
此戰,能贏!
而在遠處,雍軍之中同樣鼓聲大噪,一個個步兵方陣緩步上前。
你要戰,就作戰!
雙方臨近一箭之地的時候,只見漫空箭矢,一支支在空中急速穿梭的羽箭,密集如同蝗群飛過,帶著尖銳的破空之聲落向人群之中。
幾乎在同一時間,雙方計程車兵全部將盾牌舉向空中,噼裡啪啦如同冰雹砸落的聲音連綿不絕,間或夾雜著中箭者的慘呼,密密麻麻的方陣中,不時出現一個個缺口。
雲車之上,隨著韓信手中的令旗揮舞,隆隆作響的鼓聲一變,中軍幕府處升起一面旌旗。
在戰鬥中升起的旌旗,是調動長槍兵參戰的一種旗幟。
遠處緩步推進的步兵方陣中,立刻升起同樣的旗幟。
這種行為稱之為‘應旗’,是前軍指揮告訴主將,自己已經得到命令,並且正在執行的方式。
在戰場之上,前敵指揮和中軍幕府之間相距太遠,戰機稍縱即逝,憑藉傳令兵喊話是不現實的。
再加上前敵指揮位於萬軍之中,能夠接收到的敵軍資訊是很有限的,所以開戰之初首要做到的就是嚴明軍紀。
無論中軍發出什麼樣的指令,前敵指揮必須要無條件,且不折不扣的執行!
古今中外,服從命令聽指揮,都是強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剎那間,槍兵方陣開始加速前衝。
一支支兩丈多長的長槍上,那雖然樣式不一,材質不一的槍頭,無不反射著耀目的陽光,隨著士兵的快速移動,而上上下下的晃動。
之所以樣式不一,則主要是劉盈那裡的產能不足,很多槍兵手中的長槍,是之前的長戟去掉小枝後改的。
隨著漢軍槍兵的慢慢接近,對面的雍軍士兵傻了。
無他,敵人手中的長槍,長度幾乎是他們手中大戟的一倍!
雍軍使用的大戟,沿用的是秦國的制式,戟杆的長度約在一丈,而長槍兵手中的長槍,杆長兩丈,刃長一尺!
一寸長,一寸強!
雍軍步兵雖然奮力撥打著漢軍的槍桿,但還是有許多晃來晃去的長槍,衝過格擋,慢慢的刺到了他們的眼前。
步兵方陣作戰,你挨著我,我靠著你,哪有什麼輾轉騰挪的空間,讓士兵去閃避迎面而來的攻擊。
雍軍士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慢吞吞,搖搖晃晃的槍頭刺進自己的身體裡,然後渾身的力氣,隨著鮮血的流出而漸漸消失。
這他麼沒法玩了!
雍軍的雲車之上,章邯同樣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只是他也無能為力。
畢竟,雍軍手中拿著的是長戟,不是金箍棒,念兩句口訣就可以無限增長……
在他的中軍幕府中,一面羽旗慢慢升起。
這是用來調動劍盾兵參戰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