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光是吃軍方訂單,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作為穿越者,他知道接下來要打好幾年的仗,而且在戰後,就連劉邦都找不到同色的馬用於拉車,將相日常出行只坐牛車,普通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牲畜都哪去了呢?

被軍隊吃掉了。

古典帝國時期的軍隊多是良家子,並不是宋明之時的軍戶或是流民組成的奴隸兵,良家子們不光要吃飽飯,而且還要定期供應肉食,否則,就等著軍隊譁變吧。

比如當年打漠北之戰的時候,漢軍在開戰之初,準備了十幾萬匹馬,但是戰後,卻只剩下了三四萬匹。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戰死了,當更多的,是作為軍糧被士兵吃掉了。

畢竟接連行軍作戰的情況下,是沒有時間讓馬匹去慢慢養膘的,反正都是死,不如趁著它還還沒有徹底餓瘦之前吃掉。

劉盈搞集中化養殖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足夠的乾肉運到軍中當做軍糧,替換下將要被屠宰的牲畜,運送到後方育肥後重新使役。

而且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當他大量收購民間牲畜賣給軍隊,如此紅利必然被很多人眼饞。

這和打造兵器不同,搞養殖簡單多了。

民間資本或是漢軍中的其他勳貴必然也想摻和其中,這樣,就可以調動他們的力量去集中並且大量飼養家禽牲畜。

如此一來,搞養殖的人多了,或許可以倒逼家畜的防疫,以及傳染病的治療水平得到提升。

就如同後世裡很多絕症被攻克,主要是因為有錢人怕死,於是重金投資醫療實驗室,之後惠及所有人。

圈舍外,劉太公突然看向劉盈問道:“怎麼沒見你那個門客,他不是最近一直陪著你身邊的嗎?”

劉盈仰起頭詢問道:“哪個?”

劉太公不假思索說道:“就是那個和你……”

他猛然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就是那個姓紀的年輕人。”

劉盈沉默一下說道:“大父說的是紀信吧,他呀,帶人去北邊修路去了……”

…………

漢元年五月,漢水之北。

紅旗漫卷,人山人海,近三萬精銳大軍整齊列陣在這裡。

今天,是卜者算出的吉日,宜喬遷,嫁娶,出兵!

遠處的高臺之上,劉邦身後跟著韓信蕭何盧綰,聽著一個不知道從哪找來的禮官的要求,機械式的三跪九叩,祭祀皇天后土,以及戰神蚩尤。

根據禮官的說法,按照不同的需求,要在不同的時候祭祀古之八神。

一曰天主,祠天齊;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東萊山;七曰日主,祠盛主;八曰四時主,祠琅邪也。

蚩尤為兵主,在大戰之前的時候祭祀一下,討個吉利。

嗯,儘管蚩尤自己也是個失敗者……

祭臺下方,端著一盆腥羶刺鼻,頗為新鮮的血液的劉盈,聽著禮官抑揚頓挫的聲音,判斷出這個傢伙應該是個齊人。

他手中捧著的器皿,稱之為‘豆’,內中裝著的新鮮血液,就是‘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