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陽郡,宛縣。
夏朝時期,這裡曾是夏禹的都城,既所謂‘鄧為禹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楚設宛邑,號稱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已開始使用鐵器,有了冶鐵、蠶絲等手工業和商業。
秦滅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於此,尤其冶鐵業發達,成為全國冶鐵中心。
即便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也並沒有波及這裡,反而使得大小商賈及手工業越發雲集至此。
此時的宛縣,城牆綿延數十里,商賈如雲,店鋪如林,繁華不輸於咸陽城。
位於宛縣最中心的郡守府,轅門、照壁、樂亭鼓亭、大堂、二堂、迎賓廳一應俱全,東西寬四十餘丈,南北長近百丈,佔地極廣,好不氣派。
可容納百人的二堂內,一個身穿玄色文官服的中年男子坐在案後,長吁短嘆。
那人瘦瘦高高,方方正正的國字臉上,凹目鷹鼻,不過最引人矚目的,還是他鷹鉤鼻子兩側,那兩道猶如刀削一般的法令紋。
這正是南陽郡守,桓齮。
只是他雖然和當年被趙將李牧陣斬的秦國大將桓齮同名,但卻是學室出身,只因精通秦律,再加上貴人相助,而僥倖做到了食祿兩千石的郡守。
此刻,桓齮那張法吏出身,讓宵小不寒而慄的臉上,佈滿了忐忑不安的神情。
昨夜人定(21:00—22:59)時分,信使從咸陽城送來中丞相趙高手書詔命,令他率領南陽郡兵,進攻潁川郡,誅滅逆賊韓成及楚賊劉邦。
這,就是趕鴨子上架啊!
他作為學室出身的法吏,指揮過人數最多的一次,就是帶領著一百多亭卒,捉拿一個橫行不法,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
現如今要讓他指揮數萬人的軍事行動,非不為,實不能也!
但這卻也容不得他拒絕。
抗命不遵,只有死路一條……
而趙高之所以讓他統軍出征,則是原來統領郡兵,兼任南陽郡尉之人,正是虎賁將軍楊熊,楊熊戰敗而被處死之後,郡尉一職就由他兼任。
往日裡的軍政一把抓有多爽,現在就有多窘迫。
一想到這,桓齮越發感覺如芒在背,如坐針氈了。
就在此時,一個丰神俊朗,頜下蓄著修建整齊的短鬚的男人從門外走入。
此人正是南陽郡守桓齮的門客,宋人陳恢。
陳恢一派雲淡風輕的問道:“不知郡守為何事煩憂?”
桓齮頭也不抬:“先生何必明知故問。”
陳恢渾不在意的說道:“不就是中丞相讓郡守帥軍出征嗎?區區幾個賊寇,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