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五節 有人開心,有人愁(第1/2頁)
章節報錯
村頭,幾個長輩長呼短嘆的。
那位讀書多的嘆了一口氣:“不比咱們年輕的時候,咱們那裡就想著怎麼能吃飽。現在娃子們,想吃飽還想吃好,也沒錯。留得住人,留不住人心,這事不好辦。“
一位不服氣了:“那白水那邊,不是有大學生回家務農的,人家咱就回家幹農活了?“
“不一樣。”
“咋個不一樣,都是農活。“
“真的不一樣,那邊搞一體化農業,從大棚種菜再到養雞場還有果園,幾家子合在一起,各管一份,那收入比城中找份出力氣的活,掙的高太多了。而且也是個技術活,沒學問搞不了,一定都搞不了。”
唉!
幾位長輩長嘆了一聲,最長年的嘟囔了一句:“這咋就變成,種個地還要讀大學了。我咋就想不明白呢。
幾位長輩就蹲在村口。
惆悵著、迷茫著。
時代在變化,也讓他們守著田地一輩子的人,開始有些不適應了。
“要不,咱村裡湊點錢,把路修一修,然後也挑幾個好苗子去農學院那邊讀個半年的培訓班,種個果樹,或是養個豬什麼的,說不定這想出去那些娃子的心,就留下了呢?“
“那有錢!給資助的那點錢,遠不夠修路,建果園的。”
再次沉默。
變化,確實在影響著不同的人。
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個過程卻是必須要經歷的,可有一點好的是這些娃娃們出去掙到錢了,至少回村後,也會把家裡的房修一修,也會給同村多少作出一些貢獻。
變化,也有不同的。
嶺南西省的海邊小城,灣北,這裡古代叫珍珠灣。
因為靠海,而且有港口。
這兩年,這地方火了。
有村子建起了製衣廠、珍珠製品廠、小電器廠等等。
火的不得了。
許多人從幾百公里外的地方,跑來這裡打工。
但大多數,都是光棍。
為啥?
這裡坐船到南堠那邊,非常近,只說某個小村子的製衣廠,光是南埃過來的女工,就有好幾百人。
這些南堠過來的女工,奔著管吃管住,一個月二百夏國幣工資來的。
好多都不要錢,每個月回家的時候,大包小包從市場上揹著許多東西,回到南堠的家鄉換成錢,遠比二百夏國幣換的南堠幣多太多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裡有機會嫁人。
不用嫁給那種只會打自己的南堠沒文化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