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零節 我與堤壩同在(第1/2頁)
章節報錯
雨一直下。
水壩上,一個人男人穿著雨衣,迎著雨站水壩上。
一個年輕人衝過來:“老師,增量已經快接近三億個立方米了,開閘吧。”
中年人搖了搖頭:“再等等,我修的水壩,我有信心。我就站在這裡,我就站在這裡……”
中年人清楚,他這裡多撐一點,下游就可以減少很大的負擔。
控制室內。
資料一直在上升。
增量已經超過三點七億立方米,所有的工作人員心都已經懸到了嗓子眼。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幾十個人不斷的在水壩各處巡視。
終於,在天亮的時候,雨開始減弱,慢慢的停了下來。
水庫的增量已經達到了三億九千九百萬立方米,差一點就達到四億立方米的增量。
水壩,撐住了。
下游,一個小城市的江邊,隨著天空放晴,鍾旭華抹了一把臉,臉上是汗水,還有淚水。他的部下,一片片的癱坐在了泥地裡。
沒有歡呼,也沒有勝利之後的喜悅,只有一身的疲憊。
以及,失去同伴的悲傷。
遠處,五顏六色的衣服多了起來,小城內的男人們也在江堤上,留在城中的婦女此時已經帶著乾衣服,煮雞蛋,粥。趕到了江堤,將一個個因為疲憊癱坐在地上的人,或是背,或是扛,或是抬,或是扶到乾燥的地方。
這一幕。
在夏國當天的午間新聞中,並沒有作太多的報道。
簡要。
十年一遇,洪峰讓江水上漲到八十多米,每秒一萬多立方米的流量,當地軍民一心,保住了受損的堤壩,沒有造成任何的人員與財產傷亡。
許多人在電視前看到的新聞就是這樣。
其間的驚險、辛苦、焦急、不安。或許只有身臨現場的人才會真正的深有體會。
與此同時,南棒也在放新聞。
有人開始指責,為什麼改建南棒四條江,改建為什麼首先修堤壩,而是先建公園,先建腳踏車道,先修……
莒城!(日%……照)
這裡有一家非常大的蔬菜站,距離港口不太遠,此時門口掛著裝置維持,暫時營業的牌子。
可工作人員卻沒閒著。
大部分人在檢查倉庫,檢查裝置。
會議室內。
一個年青人正在讀著他的調查報告。
“情況是這樣的,根據氣象那邊的分析,從去年年底就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暫時不提咱們遼東的糧食與蔬菜受到的影響,南棒去年冬天,就因為天氣的原因,白菜減產了不少。”
“這裡有具體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