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切爾諾貝利,世界上最大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露,接連的爆炸引發火災,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事故災難。

一個小男孩因為這次輻射而患得間接性失憶症,他的父母在事故中喪生,一位神父收養了他,他以為這是他的爸爸,大家都隱瞞了這件事。

直到長大的某一天,他似乎想起來了什麼,帶上一張舊相片,揹著他的揹包,回到了那座已經空無一人的城市,尋找他的家。

廢墟帶著殘酷的美麗,夕陽漸漸沉淪。

他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了照片裡的地方,但那裡破敗不堪。

是的,家已不在,早已物是人非。

黑暗籠罩大地,他坐在斑駁的窗前。

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這一刻,淚如泉湧。

這就是faded的故事背景。

——faded,意味著褪色,憔悴不堪。

靈動的低沉嗡鳴聲,透過主舞臺上的矩陣音響中穿透而出。

那是純粹悠揚到讓人瞬間酥軟的旋律,一下子就讓人安靜下來的魔力,動感的鼓點一寸寸扎入胸膛。

他舉著火把,與天上的星星作伴。

可接著,節奏變幻了。

那是如同遞進搖滾般的節奏,分層次分結構,井然有序地將旋律一點點掏出,切入的動感節拍和剛剛的悠揚開始交融。

循序漸進,情緒分明。

從未體驗過的強大聽覺衝擊和新鮮感。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一把緊緊拽住。

就在觀眾們被這種奇妙的開場樂音牢牢吸引時,它輕輕炸開了。

低音合成和強勁的節奏相互交織,形成急促的顫動。

舞臺上蔚藍的燈光,滿的幾乎溢位。

那聲音,蕩起藍色的漣漪。

這就是電子音樂最迷人致幻的地方,對於初次聽到這種新生電音的人而言,它意味著人生體驗中另外一種酣暢淋漓。

音符從電子琴中流淌出來,幻彩的音符,直瀉而出。

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的音樂,一切盡在其中。

不知不覺,腿抖起來了。

人們並沒有發覺身體正在被節奏控制。

神繪靈的額頭隨著音樂微微點頭,腳尖也在隨著點地。

腿什麼時候動的,毫無察覺。

但是她並不如何擔心。

可又直到她聽到舞臺上那聲音。

那聲音彷彿在對她說——別急,靈寶,這才剛剛開始。

下一瞬,在這無限的張力中,在這陡然升起的電子迷幻伴奏中,他清澈的少年本音緩緩響起:

“you were the shadoht”

你是我生命光亮中的一道暗影

“did you feel us”

你能感受彼此的存在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