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這麼四個奇女子組合在了一起要將阿梅的花店重灌開業的時候,這種能量的匯聚形成的爆點之威力將是巨大的。

好嘛,這只是第一點而已。就是人的因素。如果按照Vc的慣用觀點,那就是看一個創業專案是否能行,就是先看看團隊人員的組成。這挺科學。

第二,在成功地吸引到了路人的視線基礎上,再發動了美呀自媒體的內容優勢,好嘛,一網打盡。

再說了,還有渣盟的強哥說車和滬煌自媒體號矩陣呢!

他們把流量玩得是明明白白的。

現實,加上網路。當然是沒誰嘍。

不火不可能的。

所以,當流量匯聚到這裡來的時候,她們做什麼都是會成為焦點,成為潮流的。

這不,一大早,聞風而來的粉絲們就已經在美呀的門前排起了長隊,這隊伍長的喲,就是任何一個世界級的大導演看到這裡都要罵編劇,踏馬的,寫這麼長,找群演也要開錢的好伐!

當然,不得不說一下,美呀請程式設計師們做的這個小程式還是挺好用的,也不能忘了這些科技工作者,畢竟,他們是要好好地為想法服務的。

IdEA。很重要。

真正的好想法,是抄不盡的,因為它會隨機應變,換句話說,真正的好想法都是在事上磨的,是會變的,也就是它本身就是一個息壤一般的物件,是一個超級變數。

說到這個越排越長的隊伍,不得不說一下人的從眾心理,不管是不是在魔都,放眼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這樣的,隊伍長的地方總是會吸引人們看上兩眼,然後越來越長……

再加上現在的自媒體時代,排隊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有著自己的網路賬號,有的是朋友圈,有的是短影片賬號……

還有數不盡的本來就是趕過來蹭流量的各類網紅。

他們屬於不請自來,哪裡熱鬧往哪裡鑽,因為他們深諳注意力經濟時代的本質,那就是牆頭效應。

聽到動靜的人們會蜂擁而至,而事先騎上牆頭的“報道員”會成為流量的虹吸器。

所以,真正的內容大師差不多都是人格分裂的。

就比如林妙,你說他是奶狗、舔狗還是細狗或者是猛狗呢?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反正,在他的運作下,美呀自媒體的漲粉挺快的。

就這樣,在各種因素的疊加之下,形成了美呀開張的流量效應。

好傢伙,一會工夫,隊伍又長了幾十米。

對魔都來說,在這個以出片聞名的街角如今成為了焦點,站在這裡的人們有一種被時代所記住,與時代與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的榮光,這個時候,排隊的人們都在低頭看著手機,因為可以不停地刷呀刷,看著各路賬號都是如何描述這件事情的,而自己正站在視線的焦點之中,這真是一種活在虛擬的現實驕傲的情愫呢。

這種感覺,比站在商場一樓奢侈品大牌前排隊還要更令人滿足,馬上,即將,就要。。。成為第一批美呀進店的顧客,她們的免費伴手禮盲盒以及主打產品的滋味甚至是那一束束的治癒系花語。。。

而就在這時,更轟動的一幕出現了——

只見一個老爺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