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共情時刻(第1/3頁)
章節報錯
阿梅之前開過餐館,自然有一手好廚藝。
白玫很期待地坐在桌前,從餐具欣賞到桌布。
為了這頓精心準備的早餐,阿梅特意更換了桌布。
這是一條嶄新的錦繡,用現代科技將蘇繡工藝作為補子打在三防面料上當裝飾,顯得既高雅又有感染力。
讓人坐在餐桌前面,還沒有開吃就心情爆靚,期待起美食。
氛圍很重要。
阿梅的精緻可見一斑。
縱然已經身處花海,但餐桌上仍然要擺放一隻漸變色的瓷器花瓶。
“啥?天啦!”白玫方才發現這隻花瓶裡頭竟然插著蒲公英的小黃花!
一簇而已,花開得也是星星點點的,卻讓白玫的眼睛彷彿開啟了星空,變得熠熠生輝起來。
“你怎麼搞到的呀?”白玫都快喜極而泣了,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喜愛的蒲公英所開的花竟然也能夠登大雅之堂,成為餐桌裝飾上的主角,氣質一點也不輸給別人。
“別忘了我是幹啥的。”阿梅舉重若輕的樣子很具親和力,她正在用空氣炸鍋準備其他的美食。
“可你不是說,蒲公英是應該出現在藥房裡頭的嗎?”白玫依然不解,尋根究底。
她太開心了,伸手去逗面前的小黃花,猶如小時候一個人蹲在院落中和它對話時的模樣。
只不過,情隨境轉,如今的白玫已經強大到當年那個小姑娘所向往的自己,沒有了當年的孤寂和無助,更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
“我那是開玩笑的話你也當真,不過這花幾乎在花店裡看不到倒是真的。”阿梅說,“我這是一早去採來的,這周圍我熟,從小長大的地方,但就是這樣,已經很難找到這種野花野草了。”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採了也白採,白採誰不採……”白玫因為高興,竟然犯二起來,哼起了“兒歌”。
這確實是兒歌,因為現在的小孩都會改詞,能聽到的大人一定不是他們的老師或者家長。白玫從哪裡聽來的,她記不得了,反正情緒到這了,開心就隨口哼唱。
阿梅見白玫高興成這樣,放心了不少。
為了這頓早餐,她5點就起床,先是去了菜場,然後去採了蒲公英。
5月末的初夏,正是蒲公英開花的好時候,再晚一些時候,到盛夏初秋,蒲公英就起飛了。
阿梅一來是為了答謝白玫昨天的出手相助,而且還是兩次,幫她抵擋了前夫的騷擾不說,還幫她領回了女兒。
這情誼是要還的。
上海人的精緻就這樣,隨借隨還,兩不相欠,不會把友情後補掛嘴上。
這也符合白玫的審美,快意恩仇,不隔夜。
更重要的第二點,是阿梅見自己距離心想事成就差一步之遙了。
昨天剛給白玫說出自己深思熟慮許久的方案,獲得了白玫的首肯,如今女兒就已經來到了身邊。成敗在此一舉,必須得弄出一點儀式感,讓女兒有回家的感覺。
這個時候,音樂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