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著轉戰電影領域。

去話劇院也是為拍電影做準備。

電視劇的表演方法和電影不一樣,差別很大,他演了十多年的電視劇,很多表演方法已經習慣了,在演電影之前得把這些習慣磨掉。

袁華:“可以啊驚哥,有好事還能記著大家。”

吳驚:“朋友的戲,我是投資商之一,反正找誰演不是演,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這裡面有個角色挺適合你的,要不要來試試?”

袁華:“明年壓力大,沒時間,好意心領了。”

光是靠片酬給公司盈利十個億,他三百六十五天不睡覺也賺不來這麼多錢。

要知道對賭協議裡說的是給公司的純盈利,他的片酬屬於個人,不屬於公司,最多就是分出一小部分給公司,看片酬多少,可能就幾百萬。

這麼算下來的話想要給公司賺十個億收入,何止是一年,十年都未必能賺這麼多。

吳驚:“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別客氣。”

袁華:“放心,有需要的話我可不會客氣。”

吳驚突然來這麼一下是袁華沒有想到的,有點猝不及防,不過考慮到當初簽約吳驚的時候,給他的合同裡表明他既可以當導演也可以當藝人,現在的做法無可厚非。

以藝人的身份去參加朋友的戲,片酬抽成一分不少公司,袁華還能說什麼?

合同裡也沒說不讓人投資。

想想也是,戰狼五十多億票房,紅海四十多億,單從導演的角度來說,吳驚賺錢並不算多。

身為百億導演,看著公司賺大頭,自己拿小頭,換誰都有點不平衡。

自己有名氣,有能力,有資金,繞開公司單獨弄活賺點錢不過分吧?

為了避嫌,他並沒有擔任導演一職,這也是最後的底線了,也是袁華沒有多說的原因。

群裡,在袁華和吳驚寒暄一會後,話題終結,沒人再說話。

收起手機,袁華繼續陪孩子,似乎一點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要是沒猜錯的話,吳驚要弄的是攀登者這部戲。

前世主演人員有吳驚,張子怡,張驛,胡戈,井博然,王景春,何淋。

演員陣容很強大,不是視帝視後就是影帝影后,稍微弱一點的井博然也是幾十億票房頂流。

不過這部戲的票房並不理想,11億。

網上有傳這部戲投資五億,也有人說八億,不管是五億還是八億,投資方絕對是虧本了。

以袁華現在的眼光的來看,投資五億的說法應該更靠譜一點。

投資五億,要十五億才能回本,剩下的才是賺的,11的票房明顯是虧大了,要知道這個票房資料裡指不定有多少是“宣傳費。”

吳驚入場百分之百是要虧本的,搞不好這兩年的積蓄都要搭進去。

人家自己做的決定,袁華也不好說什麼,說了吳驚也未必信,搞不好還以為是嫉妒他賺錢,大家鬧得不愉快。

……

十月二號,國慶檔第一天票房出爐,我不是藥神排第一,首日票房兩億八千萬。

資料他昨晚就知道了。

九點多把孩子哄睡著後他和景恬忙完都十一點半了,洗完澡十二點,剛好收到院線資料。

排第一的我不是藥神,第二的是黃博的一出好戲,首日票房一億兩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