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快樂地吃著炸雞,問:“爸,你說如果我給咱們家劇院也加幾間這種包廂,會不會……”

“想都別想。”老闆的突發奇想被親爹無情拒絕,“加包廂,你打算賣多少錢?”

“兩千?三千?五千?還是八千?如果小百靈是你劇院裡的演員,你想賣多少賣多少,可人家是嗎?”

“我都不說小百靈,就這戲,你劇院裡有人能寫出來嗎?”

老闆:?

“這戲怎麼了嗎?”老闆不解,“我覺得這戲不行吶,和《皇女傳》比差遠了。又臭又長還很無聊,小百靈唱得挺好聽不假,可是劇情也太平了。不就是做生意那點事,也沒啥打戲,一點都不熱鬧。”

老闆爸媽:……

“不懂戲。”老闆媽搖頭。

“沒救了。”老闆爸也搖頭。

“不過這戲放在現在確實沒什麼市場。”

“是啊,真是可惜了。要是早七十年……唉。”

發出類似言論的不止這一個包廂。

由於第3幕到第4幕之間的休息時間長,給了觀眾們充分的上廁所、閒聊和點茶水點心的時間,大家自然也會利用這個時間討論一下前三幕的劇情。

相較於開劇院,但是可能真的不太懂戲的各劇院老闆,坐在一樓的從業人員們無疑是非常懂戲的。

也無疑是非常喜歡的。

被汪平修抓來編故事,滿足老闆的好奇心和八卦欲的蔡佳敏女士,就非常喜歡採桑女。

蔡佳敏是唱崑曲的,對崑曲稍微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崑曲因為發展的緣故,逐漸演變為被達官顯貴們所追求的高雅藝術。

格律嚴格,文辭古奧典雅,被達官顯貴過於追捧的結果就是脫離世俗社會,成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聽不太懂的戲曲。

現在的崑曲相對原先來說要好一些,但依舊有非常高的鑑賞門檻。如果說江祺看《採桑女》是能勉強理解但不喜歡,那麼他看崑曲可能就是不理解也不喜歡。

看都看不懂,怎麼可能喜歡。

蔡佳敏一邊非常喜歡《採桑女》,一邊又為《採桑女》感到可惜。

好戲,可惜生錯了時代。現在戲曲沒落,願意走進戲院看戲的觀眾已經不多,願意來看這種戲的觀眾就更少了。

“要是這出戏能改成崑曲就好了,我也有機會上臺唱唱。”蔡佳敏嘆了一口氣,“師兄,你看殷菲那表情。我聽他們說臺上唱戲的那個姑娘的藝名是小百靈,她是殷菲的親戚嗎?我猜剛回國,殷菲就瘋狂打電話給我讓我來這兒看首演,我記得前些年她那位得意弟子登臺,她也沒有這麼積極過。”

蔡佳敏的師兄搖頭:“應該不是吧,可能是朋友的晚輩。你是前段時間不在國內,不知道小百靈風頭有多盛,全國巡演,場場爆滿,前排的VIP票能賣到一兩千一張,各大劇院防黃牛跟防賊一樣。”

“黃梅戲這種小劇種能出這樣一位演員,殷菲賣力宣傳也不足為奇。”

“我聽說不少劇院都在招收黃梅戲的演員,魔都好幾家劇院的《天仙配》都登上大劇場了。我要是黃梅戲的演員啊,肯定在家裡放個長生牌給小百靈供著,每天早晚燒幾支香拜拜。”

蔡佳敏被師兄開玩笑的言論給逗笑了:“那是,要是咱們崑曲出了這樣的演員,我也在家裡給她供長生牌,省得我們專業年年招不到學生。”

蔡佳敏的師兄挑眉:“去年又沒……”

蔡佳敏搖頭:“難啊,每年都希望能有幾個好苗子,每年都沒有。”

說著,蔡佳敏兩眼放光地盯著舞臺:“要是小百靈是我的學生,我肯定……”

“別做夢了。”師兄搖搖頭,“人家和你都不是一個戲種。”

蔡佳敏只能嘆氣:“唉,殷菲的命怎麼就這麼好呢?”

殷菲也覺得她的命好。

雖然,小百靈不是她的學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不是她發現的,是她的前同事南宮芳發現的,且最開始向方圓劇院推薦《皇女傳》的是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