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一班和易茗現在做的,實際上是非常基礎的保護性修復。

唯一的原則,是儘可能多地保留易家祠堂原來還剩下的那些框架。

包括外部和內部的。

比如修屋頂的時候,雖然不能把屋頂還原的和完整時期的一模一樣。

但不會因為那個浮雕或者別的什麼細節壞掉了,就把整個浮雕或者整片瓦都換掉。

斐一班在外牆上弄的那些和白茶有關的圖解,也都是可以無損卸掉的。

不會對原來的牆面形成破壞。

裡面也是,每一塊地磚,每一條橫樑,每一根欄杆,都儘量保留原來的。

白石紅牆琉璃瓦,騎樓走廊綠欄杆。

儘可能多和儘量,這樣的詞語,是和能力還有經濟實力緊密連線的。

再怎麼努力,新新增的東西,肯定是現時代的。

和真正意義上的修舊如舊,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

abu的提議,等於是想要和斐一班一起,把易家祠堂給保護起來。

易家祠堂如果真有好要做到【修舊如舊】,就得要用祠堂建造起來的那個時代的磚瓦和工藝。

工藝或許還能找到傳承人,那個年代的白石紅牆琉璃瓦,早都已經是古董級別的東西了。

得找那種同一時期,用了同樣的材料,但已經徹底沒有辦法修復、或者確定要拆掉的建築剩下的“邊角料”。

作為私人建築,這種程度的修復的代價和難度都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斐廠長出事之前,像斐一班這樣的鎖廠富二代,也是很難有能力完成這種程度的修復的。

這絕對不是一兩年零花錢,能夠解決的事情。

abu這種級別的殿堂級富不知道第多少代,如果出手的話,搞不好還真有修舊如舊的可能。

abu對建築,尤其是古建築,有著極高的痴迷程度。

恨不得每天住在裡面研究。

他是真的做得出來,買古董磚拿來修補這種程度的事情。

之所以【修舊如舊】後面還要帶一個【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不一定能找到一模一樣的修復材料。

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古建築,abu都長住在裡面研究過。

他還在bj頤和安縵一住就是一個月。

為的就是感受一下乾隆年間,中國宮廷建築的魅力。

但酒店,總歸是被設計過的。

就算是在古建築的基礎上做的改造,始終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尤其是排水系統一類的,要多現代有多現代。

完全不符合他對原汁原味的古建築的孜孜以求。

如果不是每天都能透過私家後門去頤和園裡面,看看那些貨真價實的宮廷古建築。

abu在頤和安縵最多待一個星期就走了,也不會有後面,那許許多多的事情。

abu想在易家古厝找一個房間,在裡面住上兩個月,順便把劍橋的學位論文給寫完。

然後再開啟找第二個老婆的人生階段。

abu至今單身,他一開始就找第二個老婆的原因,是第一個必須是聯姻。

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那麼他就會失去很多東西的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