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僅僅只是涉獵而已。

說到底,他就是個賺差價的中間商。

和茶農比,劉金洋的收入要高很多。

和品牌比,又完全不夠看。

時間久了,難免心裡會有一些不平衡。

這些年,劉金洋也不是沒有試過自己搞品牌。

最後敗在了茶葉品牌的天價推廣費上。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

在最貴的商業街。

在很大一部分店面都堅持不了的一年的情況下。

品牌茶葉店經常都能屹立不倒。

周邊的店鋪每年輪換一兩遍,唯有賣茶葉和菸酒的看起來冷冷清清,實際上賺得比誰都多。

劉金洋就想有一家這樣的品牌茶葉店。

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老茶客。

他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機會。

對茶的喜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有時候,老茶客們只是習慣了某個品牌調配的茶。

除了拍賣級的母樹大紅袍,人們喝到的絕大多數大紅袍,都是拼配出來的。

在“騙”走易家村的採茶權之前,劉金洋基本都是在轉手拼配大紅袍的原料茶。

大紅袍的拼配,標配就是水仙調水,肉桂調香。

劉金洋在倒賣原料茶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合作品牌介紹給他的拼配大師。

這位大師調配了一款融合金牡丹,水仙,肉桂和瑞香的大紅袍。

四大品種的香型,經過大師的拼配,像麻花一樣,擰成了一股繩。

彼此融合,渾然天成。

直接拿下了武夷山斗茶大賽的金獎。

這款茶,在品牌商那裡,賣得特別好。

連帶著劉金洋這個中間商,也賺得盆滿缽滿。

然後劉金洋就眼熱,想要做自己的茶葉品牌。

用七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拼配大師,和他一起另起爐灶。

然後就被原來合作的品牌,虐得連渣渣都不剩。

還把之前做了那麼多年茶商賺來的錢,基本都給還了回去。

品牌商惱羞成怒直接不帶他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