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接機三人組(第2/4頁)
章節報錯
“瘦的和竹竿似的。”韓女士氣氣地說,“你不說話,別人還以為你是非洲難民。”
“啊喲誒,韓女士,你兒子都成非洲難民了,你難道不應該接濟一下嗎?”斐一班找準了機會,就直奔主題。
他前兩天問過林聰義了,這次爆炸,並沒有對鎖廠造成致命的打擊。
也虧得韓女士和斐廠長是做生意很小心的那種人。
動不動就買各種保險。
有一部分訂單,在取消的時候,並不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
這麼一來,雖然要倒退,但也不至於倒退太多。
韓女士和斐廠長原先那個想把國內的三個廠子都賣掉,轉型做智慧鎖的計劃,搞不好,還是可以繼續實行。
國內的三個廠子,年產值加起來,差不多18個億。
之前和幾家談聯合收購的價格,也是18億。
聽起來斐廠長和韓女士好像有點虧。
但產值和利潤,並不是一個概念。
鎖並不是暴利的行業,一年的利潤能有個1.8億就非常了不起了。
這1.8億的利潤裡面,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應收賬款。
這也是為什麼,開工廠富起來的那一撥人,生活都比較節儉。
買鎖的人可以欠工廠錢,工廠卻不可能拖欠工人的工資。
所以開工廠,有很多都是被應收賬款給拖死的。
所以,收購的價格,也不是根據年利潤的十倍來算。
按照幾千萬的年利潤來算,18億的收購價格,就是個非常不合理的天價。
但鎖廠,是重資產的實業。
這18億裡面,還包括工廠裡面的生產裝置,以及廠房和土地。
這些,其實才是工廠主真正的“底氣”所在。
一家IT公司要是倒閉了,很可能一無所有。
一家工廠就算經營不善,剩下的資產也還是可觀的。
這麼算起來,18億的這家價格,就是雙方都比較能接受的合理範圍。
這個價格,涵蓋了國內的全部三個鎖廠。
出事的土耳其工廠,本來也不在出售的計劃裡面。
所以並不會對國內工廠的總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
只是,為了善後,除了搭上馬爾丁工廠的所有資金和裝置之外,國內的工廠,還搭進去了三個億。
這樣一來,工廠的價值,就降到了15億。
縮水是肯定縮水了。
從大局上來說,影響並不大。
原來想要聯合收購的,現在仍然保有強烈的意願。
只是,沒有了土耳其工廠後續的穩定現金流,再把國內工廠賣了做智慧鎖品牌,就會束手束腳。
斐一班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經過兩個月的研究,他覺得後續現金流並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