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眾人連夜給鄭凡安排了一名教練,這名教練就是郝強,剛入職國家花滑隊教練不久,但名聲已經淵博,因為他是個出了名的嚴於律己、嚴以待人,反正就是個性格執拗的中年大叔,眼中只有花滑;

另一方面,眾人也知道鄭凡的另一重身份,一名國家短道速滑隊的正式運動員,想要把他挖過來並不容易,尤其是鄭凡剛奪得了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任誰都能看出來鄭凡在短道速滑方面的潛力,以及未來的種種可能。

表現如此突出的鄭凡,想要從國家速滑隊挖人過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眾人列出了一些列的工作措施,並開始分頭行動。

……

就在花滑隊的眾人為了留下鄭凡而絞盡腦汁、緊鑼密鼓的佈置時,李炎也在鄭凡請假後的第三天得到了這個內部訊息。

李炎起初其實並不相信這個所謂的內部訊息,因為以鄭凡的短道速滑天賦和進步速度,今後代表華國參加國際大賽,必然會有他的一個名額,而且在鄭凡從俄羅斯回國後,李炎就已經許諾給鄭凡三月份在荷蘭鹿特丹舉辦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的一個參賽名額,只要不是傻子,絕對不會想著離開短道速滑隊的。

但第二天,當又有兩個不同的人給李炎傳來了這個相同的訊息時,卻由不得她不信了。

這小子腦子瓦特了?去國家花滑隊幹啥?

李炎百思不得其解。

她本想親自給鄭凡打個電話,但打通電話說什麼,怎麼說?

畢竟還沒有確切的訊息,等著便是。

鄭凡現在名義上畢竟是短道速滑隊的隊員,自己這邊不同意,誰都搶不走,所以自己靜觀其變、以靜制動即可。

又過了兩天,李炎終於接到了上級的電話,體育總局某位領導來電話,邀請他們去BJ喝茶敘舊。

李炎心裡很清楚,這是要和自己一方攤牌了,於是就把此事告訴給了上級,兩人又是好一番謀劃。

……

三方座談會是在週日下午召開的,體育總局的領導坐在會議桌的中間,花滑隊和速滑隊管理層和主教練們坐在了兩邊,已經開始了激烈的爭論。

花滑隊要人的論據是:華國花滑男單成績每況愈下,就是缺少後備運動員導致的,沒有新生力量的補充,華國已經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局面,這個時候好不容易出來個花滑天才,那必須是哪裡不行補哪裡啊,自然就應該補在花滑隊伍中;反觀速滑隊,男有大靖、子威等,女有可欣、周揚等一批優秀運動員,足可以保證未來幾年華國短道速滑在國際上的地位。

速滑隊留人的論據是:鄭凡在短道速滑上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以他現在的進步速度,必然是會代表國家參加2018年冬奧會的,而速滑隊只是現在人才濟濟,但整支隊伍年齡都偏大是硬傷,沒有新鮮血液,沒落只是遲早的事情;反觀花滑隊,已經數年沒有指匯出優秀男單選手了,應該從內部找原因,而不應一味的將原因推到後備力量缺乏上。

兩隊人馬各執己見,為了爭搶一個鄭凡,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其中,花滑隊經過對鄭凡幾天試訓的觀察,大家發現這小子確實有花滑天賦,就連一向不苟言笑的郝強都難得的誇了鄭凡一句“未來必成大器”,這就讓領導們更加堅定了留下鄭凡的決心。

至於短道速滑隊,一方面確實是因為鄭凡的潛力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未來冬奧會上必有一席之地;但更深層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面子問題,隨隨便便就被別的國家隊拉走一個人,當我短道速滑隊是軟柿子麼。

體育總局的領導聽著兩邊的爭吵也一個頭兩個大,各說各有理,在這種場合是萬萬不可以拉偏架的。

座談會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深夜,仍沒有討論個結果出來,雙方都不願意退讓一步。

體育總局的領導也著急了,一拍桌子,大喝一聲:“都別說了,這麼討論根本不會有結果,總歸還要看鄭凡個人的意願,明天一早,大家去花滑訓練基地,就著把鄭凡叫過來再議此事。今天先這樣吧,散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