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是徐容同學吧。”

徐容拉著行李箱,疑惑地看著快懟到自己臉上的兩根話筒,下意識地退了一步,道:“我是徐容,你們是?”

他剛報完到,領了鑰匙,正要去找宿舍,就被倆穿著黑色體恤的青年堵住了。

陣仗他似曾相識,可是一時半會兒的卻沒能想起來到底在哪見過。

其中一個青年翻了一下自己胸前的工作牌,道:“我是京城娛樂報的記者,你高考考了617,明明可以報一個更好的大學,為什麼選擇報了北電呢?”

徐容明白了,想了想,才謹慎道:“我覺得演戲讓我很快樂。”

“僅僅因為這個原因嗎?”

徐容看著對方瘋狂眨巴眼睛,猶豫了下,才點了點頭道:“就是因為這個啊,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三所學校,清北,以及北電,可不是上不了清北嘛。”

“我的意思是,你為什麼沒有報考中戲上戲以及中傳呢?”

“因為我沒有參加他們的藝考啊。”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北電在你心中是最好的藝術類院校?”

徐容好像明白了記者的目的,而且他前腳報完名,後腳就被記者逮到,大約應該是校方安排的。

他沒敢多說,咧嘴露出一口白牙,道:“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認為的,但是我覺得我的母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好的,謝謝。”

見兩個記者和攝影師乾脆利落的離開,徐容知道,自己的作用已經發揮完了。

他帶過來的行李不多,因為估計著不會在宿舍常住。

跟許阿姨吃飯的時候,他把學校的事兒都問了個大概。

北電是默許甚至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外出拍戲的,美其名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幾天前,他特地用了一天的時間,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

大一大二期間,主要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

同時接一些戲,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把演技評價提升上去。

最好還是跟李又斌多搭幾部戲,自從演技的各項評價全面提升至C級後,他發現每天獲取的經驗值變少了。

但是自己瞎琢磨,跟李又斌的一對一輔導,效果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學完大學的課程,然後從大三開始把重心放在拍戲上。

在畢業之前,爭取把綜合評價全面提升至B或者B+。

畢業之後,開始尋求男一男二的角色。

他也明白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畢竟候天來B+的綜合評價依然還在演小配角的例子在,但這些只是一個大概的規劃。

為了這個目的,“一五計劃”的第三年第四年尤為重要,透過一些配角,讓觀眾認識自己,讓製作方、導演瞭解自己。

比如陳佳林,在拍攝下部戲時,應當會考慮自己。

但是光一個陳佳林還不夠,他要拍戲,要忙後期製作,而且年紀也不小了,也要休息,一年一部戲估計也頂天了。

導演也是個很累的工作,場內場外的事兒都要操心。

如果畢業後尋求不到好角色,那就繼續磨練演技。

李又斌名氣不大,可是不也主演了幾部戲了,究其原因,還是演技過硬,經得起考驗。

他就不信,A甚至A+的綜合評價,始終只能當作演藝圈的陪襯。

更長遠的,他還沒想到,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

一年四個月之前,當他在工地上頂著火辣辣的日頭綁鋼筋時,他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演員,更沒想到會考入北電。

當徐容來到宿舍,其間坐了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白白淨淨的瘦長臉青年。

在一旁,還有一對中年男女,中年男子掐著腰,在不大的宿舍裡來回走動巡視著,女人正彎著腰收拾著床鋪,應當是那個青年的父母。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