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映(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弟,感謝啊,真的太感謝啦,哥這次一定要送你一份大禮!”
在徐容強大的品牌效應以及千萬宣發費用的推動下,《毒戰》首映取得了開門大紅。
《毒戰》零點點映票房650萬,重新整理了華語電影零點點映記錄。
而真正在國內和港臺電影市場引起轟動的是15日、16日、17日三天的票房,6月15日票房7300萬,6月16日單日票房增至8100萬,到了6月17日單日票房達到了驚人的9600萬。
一部由內地男演員領銜主演的電影,上映三天總票房2.5億!
《毒戰》的票房驗證了一個可能性,內地男演員擔任商業片主演的可能性。
徐容聽著電話中劉燕名因為激動沙啞的嗓音,笑著道:“可別,什麼感謝不感謝的,咱們哥倆這交情,說這些實在太客氣了。”
徐容笑著婉拒了劉燕名的“酬謝”,自立門戶之後,他感受最深刻的並非大多數同行的追求的自由和暴漲的利益,而是因為貧窮導致的無處不在的掣肘。
《番號》拍攝期間,他只能透過和陳閏生的私交解決劇組問題,而在《毒戰》拍攝時卻截然不同,哪怕海潤的總裁、副總裁,在和《毒戰》的具體事務上也完全以他為主。
他缺少的是資本的無條件支援。
就像他個人很難完善理論體系,改變影視行業整體制作質量全面下滑的困境也絕非個人能夠完成,他身後必須得有多家實力雄厚的影視公司像海潤一樣作為他的一致行動人,一個人逆勢而行,是唐吉訶德,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則是教員的教誨。
相比於這些,一兩部影片片酬的損失,反而是次要的。
總要讓人佔便宜人家才願意做事。
況且便宜本就不是那麼好佔,佔便宜,即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非分的好處,“不正當”和“非分”二詞完美地闡述“佔便宜”的參與方的權利不平等屬性。
這世上只有強勢的一方佔弱勢的一方便宜的道理,從來沒有弱勢的一方占強勢一方便宜的事情,縱然佔了,也會透過其他形式支付更高昂的代價。
中戲副院長辦公室,徐容平靜地結束通話了劉燕名的電話,上映三天總票房2.5億,《毒戰》能交出如此完美的答卷,倒並未太出乎他的預料。
首先是同行都願意賣他面子,哪怕有著競爭關係的《畫皮2》以及《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也選在了6月18日上映,給了《毒戰》3天時間。
其次,則要歸功於和製作成本近乎相當的宣發費用投入,《毒戰》原本的預算當中就沒做宣發預算,是他逼著劉燕名又投了一千萬的宣發費用,而他的報告會的宣傳效果價值大概在兩千萬左右,在全網海量的話題之下,觀眾不免好奇《毒戰》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縱然一部爛片,在如此高額的營銷投入之下,初期票房都不會太差。
不過就像劉燕名剛才電話中所言,《毒戰》真正的大考,才剛剛開始。
今天《畫皮2》、《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正式上映,以過去三天《畫皮2》瘋狂的營銷攻勢,以及陳昆、周訊、趙微、黃勃等人在內地的票房號召力,勢必會分流票房,甚至會擠佔排片,等到7月1日年輕群體更加鍾愛的歐美大片全面上映,《毒戰》即使不下線,排片也會被歐美電影擠壓到一個極低的空間。
直接決定電影票房的,並非口碑、營銷成效,而是院線以及影院的態度,而院線、影院的態度和收益呈正相關。
假如一部電影總票房1000萬,需繳納稅費及專項基金8.3%,也就是83萬,剩下的917萬影院和院線提留57%,即522.69萬,中影數字提留3%的代理費,即27.51萬,剩餘的40%才是歸屬於製片方和發行方的票房分成,《毒戰》由有容傳媒和海潤影業聯合發行,各自分賬5%,歸屬於海潤影業的投資票房分成只餘下30%,也就是275.1萬。
但某些影片為了獲得高排片,有時會給影院或者院線返點,返點比例一般在5%左右,也就導致最終歸於製片方的票房只餘下25%28%之間。
所以也就導致電影市場一種奇怪的現象,影視製作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會涉及發行、院線,發行公司規模擴大之後又會進軍上游的影視投資以及下游的院線乃至影院,最終達到壟斷的目的。
但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家影視集團形成產業鏈的壟斷,而海潤和有容作為電影市場上的新人,很難憑藉交情讓院線、影院在《畫皮2》、《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以及歐美大片的衝擊下保證排片量。
反正無論哪部電影上映,院線、影院至少都能保證57%的票房分成。
在徐容、劉燕名關注票房時,市場和觀眾卻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影片15天的上映期限以及影片本身的內容和質量。
“如何看待《毒戰》只上映15天知乎”
“這部只上映15天的電影,可能是今年華語最佳!”
“《毒戰》只上映15天?導演杜其峰:目前的電影市場還不成熟,《毒戰》是致敬人民衛士的國產小眾電影,我們也不在意票房。”
《毒戰》點映之後豆瓣評分中規中矩,只6.7,算不得低,但也談不上高。
但上映後口碑一路逆勢上揚,三天直衝7.4,成為少見的觀眾比專業影評人普遍評分更高的影片。
在各大社交媒體、論壇、影視評論網站,《毒戰》也一反海潤作品最近幾年“中規中矩”的常態,取得了海量的好評。
“顛覆性的人物塑造,蔡添明是徐容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強烈建議查查徐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