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離譜了點吧?

突然間,她生出了點好奇,因為在過去的交集當中,徐容給她的印象向來是一個好說話的人,而且說著說著,總會冷不丁地開上開兩句玩笑。

和過去環繞她身周的絕大多數男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如眼下這種公事公辦的,幾乎沒遇到過幾個。

第一次的,她想了解,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容坐在摺疊椅裡,見旁邊的王鐳將腦袋埋進了膝蓋上的劇本當中,口中嘟嘟囔囔唸唸有詞,問道:“幹啥呢?”

王鐳頭也沒抬地道:“背詞呢。”

徐容沒再打擾,仔細聽了一會兒,王鐳的確是在背詞,但是背的卻不是劇本的臺詞,而是日語。

在戲中,他有不少跟鬼子透過日語交流的戲份。

過了一會兒,王鐳的聲音突然頓住,膝蓋上的腦袋稍微轉過了一點,道:“這玩意兒也太難了吧,你當初是怎麼背下來的?”

“當初?”

“就是拍《雪豹》的時候,我聽於振說那些日語、德語都是你背下來的。”

經王鐳這麼一說,徐容想起了怎麼回事,道:“就硬背,不過我當時從一開始就打算不用配音,所以準備的也很早。”

王鐳疑惑地瞧著他,問道:“為啥,大家碰到這種情況現在都用配音吧?”

徐容稍微抿了口水,潤了潤嗓子,道:“因為,那些配音演員的水平太糙了。”

“得。”王鐳又把腦袋埋進了膝蓋當中,“這理由確實沒法反駁。”

人藝的演劇方法自成體系,於外行而言,只會覺得是在王婆賣瓜。

一家劇院,還自成體系了?

可以窺豹且最為典型的整體概括,是人藝出身的演員幾乎沒有話劇腔,也就所謂的共鳴,而共鳴,恰恰是全世界演劇體系或者說是表演體系的最為典型的特徵,因為它的基礎是美聲發聲。

人藝的體系,最容易辨別的,也是特點最為鮮明的一點,體現在京味兒戲上,老北平人說話,嘴裡總跟含著熱茄子似的,換作沒有經過人藝訓練方法訓練過的演員,上臺演《茶館》、《小井衚衕》,比方說用老北平話說“你好”,落到觀眾耳朵當中,往往會變成“尿”,但是人藝人透過自身的努力,開發出了吐字歸音的具體技巧,既能夠保證京味兒,又能讓觀眾聽得清每一個字。

具體而言,言字的讀音為“yán”,正常的發聲是開口吐“y”,歸音歸到“án”,但是人藝演員演劇時,開口的口型是“án”,最終再歸音到“án”,就能保證這個字的準確性。

具體到每一個字的發聲訓練,自然是最為經典八百標兵奔北坡!

這是配音演員甚至絕大多數演員都不具備的技巧。

偶然抬頭的功夫,徐容正好跟珂藍的視線在中途邂逅,但也僅限於此,他便看向了別處。

他從來沒想過要教珂藍如何演戲,她跟宋嘉最大的不同是,宋嘉的基本功相當紮實,缺乏的是提升的技巧和情緒沒到位時的臨門一腳。

而珂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仍在並且只能憑藉著本能表演,她能演好的角色,也僅限於她自身的性格。

珂藍要是真想當演員並且有所成就,把其他不完全符合自身但又與自身相近的角色演的出彩,首先得把缺失的課程補上,去學校鍛鍊氣息、發聲以及基本的臺詞練習、解放天性等等。

真要論起來,徐行都比她強一大截。

好在,考慮到珂藍是進組第一天,她的戲份只安排了一場,算是熱身,給她找狀態。

而徐容也如約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沒再罵她半句,而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來。

第二天,珂藍排了三場戲。

“停。”

“停。”

“停。”

“.”

一場戲拍了半天,整個片場持續不斷地響徹著徐記周的聲音,眼看著日頭高照,再一次“停”之後,冷不丁的,珂藍忽地蹲在了地上,過了幾秒鐘,肩膀聳動著,並伴隨著先是低沉隨後“哇哇”的哭聲。

徐容站在一旁,頗為同情地看著她,過了一會兒,蹲了下來,輕輕地拍著她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