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李又斌本能的就要應下來,自徐容07年初走紅,《闖關東》就成了兩人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五年過去,他對於徐容的業務水平其實也沒有太過明確的概念,為數不多的印象還是來源於《家》演出時他與兩位老爺子平分秋色的場景。

也就是在那場戲之後,業內逐漸的形成了兩個普遍共識。

第一,徐容是童星出身。

第二,徐容的天賦二十年一遇。

同行,尤其是水平較為頂尖的同行,每每談論起徐容往往都是“徐容跟其他同齡演員不一樣,首先他是童星出身,打小就拍戲,一般人根本不能比,其次是他的天賦非常非常高,是那種至少三十年才能出一個的頂級天賦!”之類的話術。

而在這類話術之後,他們往往又會補上一句“這些李又斌和馬少華都可以作證。”這種增加說服力的話。

起先聽到這類評價時李又斌特納悶,徐容為人處世是不錯,但相比於他業務能力強、情商高的特點,他在業內更廣為人知的標籤是“不好惹”,儘管誰也沒見他跟人紅過臉。

至於有口皆碑跟徐容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直到有一次他被媒體要求“作證”時,鬼使神差的,他也說出了“徐容跟其他同齡演員不一樣,首先他是童星出身,打小就拍戲,一般人根本不能比,其次是他的天賦非常非常高,是那種至少三十年才能出一個的頂級天賦!”的違心之語。

自那時候起,他也理解了那些同行說出這句話時內心的真實感受。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演員之一,李又斌不怕跟任何人演對手戲,而且也很樂意跟水平足夠高的同行合作,他總覺得自己始終沒能大滿貫,並非自己的戲路窄,而是同演者的水平實在太低,被自己一瞪往往連臺詞都說不順當。

只是答應的話到了嘴邊,他又給打住了,邀請徐容合作拍戲,他以前不是沒提過,而且提了不止一次。

但每一次徐容都找理由推脫,不是這情況不行就是那條件不允許,為什麼今天偏偏主動提出要合作呢?

他敏銳地察覺到,徐容在挖坑!

對這個猜測他有十成的把握,徐容過去八年當一直在進步,儘管這也跟他的起點實在太低有關,但他並沒有忘記《家》的演出是在去年。

過去一年徐容在作品上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卻不聲不響地搞出了一個新的表演體系。

而且根據他對徐容的瞭解,如果某件事只有九成的成功率,對徐容來說就是冒了相當大的風險。

他好奇地打量著徐容,這是遇到了專本給他的本子來找場子了?

“對,一部長篇電視劇,張黎執導,長影廠投資。”徐容敏銳地察覺到了李又斌的猶豫,為打消他的顧慮又補充道,“本子我看過,質量相當不錯,現在確定參演的除了我之外,還有李雪建和宋嘉。”

兩人對視了幾秒鐘,徐容拿出了殺手鐧:“白玉蘭可以一向青睞男二。”

“如果,我是說如果,你在這部戲當中表現的比我和李雪建還要出彩,哪怕一丁點,我實在想不到你拿不到這個獎的理由。”

徐容循循善誘道,團長衝擊了無數次白玉蘭,可無論是作為戰爭片高峰的《亮劍》還是年代劇代表的《闖關東》都沒能讓他如願,這其中有客觀原因,也有運氣原因,但是不能不說沒有人為的成分,如果在一部戲當中團長的表現真的勝過他和李雪建,白玉蘭評委會還裝瞎,那真的可以關門大吉了。

李又斌無聲地笑著,他知道徐容在激他,但他確實有點心動,如果他真能力壓徐容和李雪建摘取白玉蘭,那這個獎盃大機率將是十年內最具含金量的獎盃。

他沒立刻決定,而是笑著道:“等我先看看劇本,回頭給你答覆。”

“你們先聊著,我出去買點菜。”史蘭芽換了衣服,從樓上走了下來,“正好慶祝徐老師高升。”

徐容笑著道:“嫂子你可別再‘徐老師’啦,都叫的我不好意思了,也別管高升不高升,還是喊我‘小徐’就行。”

史蘭芽愣了一下,她說“慶祝高升”有打趣的成分,藝委會主任只是人藝內部的說法,並沒有任何職級,但是她瞧著徐容的模樣,似乎並非如此。

她並沒有立刻意識到緣由,取了車鑰匙臨走到門口,才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緩緩回過頭試探著問道:“你,不會真升副院了吧?”

徐容望著疑惑的史蘭芽,剛才聽她那麼說,他還以為她提前知道了訊息,於是道:“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兒,職級越高,責任越大,壓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