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這個好漂亮呀。”

“老闆,這個杯子怎麼賣的呀?”一個約摸十七八歲的女孩舉著一個純白凋豬的杯子,望向站在邊角戴著口罩、挎著包玩手機的女老闆問道。

“一百。”

“能不能便...”

女老闆指了指門口一側“概不講價”的牌子,道:“不好意思,都是成本價,不賺錢的。”

另外一個女孩指著中間櫃面上“一個100,兩個180,三個200”的標語,問道:“老闆,200塊錢我能任選三個是嗎?”

女老闆猶豫了下,才道:“是的,任意三個都是200。”

“我要這個,這個,嗯,再拿這個湊數吧。”

“好的。”

小張同學收了錢,看著拿著仨杯子跟佔了天大的便宜似的歡天喜地離開的一男兩女,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杯子的進價是六毛錢一斤。

當初徐容老師定價一個100的時候,她簡直覺得徐老師被他來魔都後第一次“創業”失敗刺激到了,誰會這麼傻花100塊錢買一個杯子?

除非是傻子。

事實確實如她所料,在最初的一個月當中,店裡攏共只做成了一單生意。

還是她過來幫忙看店的時候一個想要她聯絡方式的男顧客買的。

她不經常來,只偶爾院裡不忙了才會飛過來一趟,而徐老師白天要上課,營業的時間只有傍晚到晚上幾個小時。

這種慘澹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直到徐老師貼上了“一個100,兩個180,三個200”的標語。

可是直到如今,她也沒能想通這句標語到底有什麼魔力,竟然讓一家但凡長點腦子就知道坑人的小店生意突然起死回生。

聽徐老師說上個月賺三萬多,當然,第一個月虧了應該不止三萬。

徐容走進了店,將一個食品袋遞給了她,道:“給你帶了點吃的。”

小張同學下意識地接過了:“什麼呀?”

“烤麵筋。”

這是徐容在魔都的第二次創業。

第一家開了個早餐店。

攏共只幹了六天便關了門。

不是生意不好,而是太累了,弄的尚長容都以為他半夜出去鬼混了。

鄭融老爺子說文化是“肚子裡有東西”,藍田野告訴他文化是“看待生活的的高度和深度”。

幾乎每一個老前輩都有過類似的教誨,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當然,相比於文化、知識、技巧,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

可是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其閱歷也是有限的,縱然起起伏伏、歷盡千帆,可是終其一生,能夠充分體悟的角色也是有限的。

因此文化就成了演員最堅實的依靠。

他一直在補充文化內容,可是豐富生活經驗的機會,他也不想放過,最初他想開車去外灘擺攤,可是計劃並沒能成行。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多年輕漂亮的女孩兒總是來搭訕,弄的他一度以為自己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