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保護(第1/3頁)
章節報錯
“嘭。”
張黎氣悶地將手機撂在了旁邊,摸出一根菸“啪嗒”點著重重地吸了兩口,才稍微緩解了心頭莫名升起的悔意。
他再次遭到了徐容的拒絕。
而且還是在他提出拍攝時間根據對方檔期來調整的情況下。
本心而論,他不太樂意跟徐容打交道,當年籌備《大明王朝1566》期間,從劉合平那聽到了徐容為了拿下角色的所作所為之後,他就意識到,那個話不多的年輕人的困頓必然只是一時的。
讓他感到印象深刻的,不單單是徐容身上的那股狠勁兒。
以常人的思維,他作為導演、所有角色的最終決策人,想爭取出演的機會,必須來求他才行。
但是徐容似乎十分清楚乞求沒有任何意義,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初他裹挾著《走向共和》的浩蕩威勢拉開的選角大幕,被他拒絕的演員不知凡幾,至於那些死纏爛打妄圖以恆心感動他的,他連面都沒見。
在他明確表達了拒絕的意向後,徐容立刻去找了劉合平。
一雙柺杖換不了一副手錶,但是也許可以換一輛腳踏車,而以腳踏車換手錶,看上去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在他看來這是徐容性格當中最可怕的特質,儘管每一次“交換”的價值仍然是不對等的,但是透過劉合平這個中轉,並將“毅力”而非“可憐”作為附加值,徐容成功縮小了交換的懸殊價值差距。
儘管其中仍有僥倖的成分,但徐容的行為本身卻反應了他價值觀當中的一種較為罕見的認知,等價交換。
張黎相信,如果徐容發生了車禍,他第一時間思考的,絕對不是怎麼爭取他人的原諒,而是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解決問題。
一個如此性格的人,為了達成目的還能夠把臉面和尊嚴放在了一邊,距離成功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而且當時的徐容是如此的年輕,更意味著無限可能。
後來的發展都在他的預料之內,徐容如他預期一般,等到了他的機會,海潤的力捧,並且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成功登頂內地第一小生。
對於徐容取得的成就,目前外界普遍認為得益於海潤的資源,他則恰恰相反,他總覺得如果沒有海潤砸資源,徐容如今的成就也許不會像現在這麼高,但其未來的影響力將會更大,因為當其承受的壓力越大、經受的磨難越多,其為了實現既定目標,越會變得更加不擇手段。
讓他對這個年輕人真正開始感到發怵的,是徐容拿到了《大明王朝1566》的版權。
目前市場上也經常說版權如何如何,但是實際上說的都是播放權,真正能夠拿到版權的,都是各大影視公司賣不出去的“破爛”,而徐容卻實實在在的拿到了《大明王朝1566》的版權。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世上的難事,錢能解決九成九,但是剩下的1%,和錢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大明王朝1566》的版權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站在聚光燈下的演員,卻做了常人透過常規渠道做不到的事情,這其中必然存在蹊蹺,而這種蹊蹺,往往也意味著風險。
所以當徐容請他重拍《大明王朝1566》,他既沒有拒絕,但是也沒有特意降低自己的費用標準賣人情。
他沒想過再跟徐容合作。
徐容再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在頒獎典禮上,而且多了個“中戲表演系主任”的頭銜。
當時的情形,他依舊曆歷在目,當年那個長相稍顯老成、讀劇本只能坐在房間門口的學生,已經成長為內地影視行業一個了不得的人物。
更加自信、更加成熟,和幾年前跟在許晴屁股後邊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氣質的變化是身份、財富、能力的提升帶來的必然結果,任何一個人處在徐容的位置,都不會缺少這種氣場,但是徐容致辭之前,先是朝著現場的觀眾深深鞠了一躬,而後又朝著鏡頭的方向重複了同樣的動作。
這是一個相當細微的小動作,細微到很多人都未曾察覺,但是他注意到了。
徐容的發跡史幾乎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他也相當好奇,未來徐容到底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因此相較於他人,他也更樂意對徐容投入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