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成就(第2/3頁)
章節報錯
鄭釗強頗為感慨地輕輕拍了兩下沙發的扶手,道:「還是徐老師你有先見之明,提議提前封路,其實本來三四個小時就能拍完的戲,結果愣是給折騰了一天。」
「哈哈哈,一方水土養成一方人,內地生活節奏不比香港,大家平時也沒什麼事兒,就喜歡看個熱鬧,別說人家,就是我聽說哪有熱鬧,也忍不住想湊上去瞅瞅呢。」
「哈哈哈。」
徐容一邊說著,一邊取了三隻一次性杯子,給三人各自倒了杯水,只不過等到將水遞到姜浩文和林樰跟前,倆人下意識地站起了身子,拿雙手接了。
徐容看著二人的反應,笑著道:「林老師,姜老師,不用這麼客氣,坐下聊,坐下聊。」
一旁的鄭釗強,同樣詫異地瞧著這一幕,他感覺這倆人,有點怕徐容。
給仨人倒了水後,見水壺裡沒水了,徐容走到客廳的一側的櫃子邊,擰開了一瓶礦泉水,一邊往燒水壺裡加水,一邊說道:「我這人平時不愛喝酒,拍戲期間更是滴酒不沾,就是閒著的時候泡點這個。」
他說著,回過頭來,拿下巴衝著桌上的泡著紅棗、枸杞、桂圓、菊花的玻璃杯揚了下,露出一副懂得都懂的笑容:「一天兩天沒效果,可是時間長了,誰用誰知道。」
「哈哈哈。」
林樰和姜浩文笑著對視了一眼,心中頗為驚訝,徐容似乎已經猜到了他們的來意,並且用一種開玩笑的方式,輕描澹寫的拒絕了三人還未發出的邀請,但是又並未讓他們心裡感到絲毫的不痛快。
徐容走過來坐下了,道:「兩位老師沒有出去轉轉?」
「沒呢,離開了那麼多年沒回來,全變啦,除了一口鄉音,其他的,都全不認識啦。」
「是啊,其實要說起來,也是這二三十年的光景,改革開放讓咱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對於咱們影視從業者來說,機會也會越來越多,我聽說不少香港的導演、同行都已經在內地定居,三位老師也可以考慮考慮,眼下可是有不少政策上的照顧。」雖然徐容從來沒參加過院裡的學習,雖然他在私下裡也會跟小張同學吐槽某些不大合理的現象,甚至吐槽某些政策、制度,但是在其他人跟前,尤其是港臺同胞乃至外國人面前,他不會說自己的國家有哪怕丁點的不好。
在準備《雷雨》、《家》的過程中,他對那個時代甚至更早一些的清朝有了一定的認知。
尤其是晚清史和民國史,看的他心裡極為憋屈,一個泱泱大國,簡直如同一頭肉豬,似乎是個人都能來宰割一刀。
儘管如今還存著這樣那樣的不理想的現象、制度,但是相比之下,可以這麼說,當代的國人在世界上,是一百七十年來活的最有尊嚴的一代。
享受了這份尊嚴,並且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也應當有自覺維護這份尊嚴的義務。
徐容和三人聊了將近半個鐘頭,有的是行業的趣事,有的各地的風土人情,沒有半句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可是將鄭釗強三人送出門的同時,雙方都明白,儘管沒有半個字提交情、來往、利益,但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個感嘆、笑聲,都在表達著相似的意思。
走廊當中,林樰回頭望了一眼,暗暗咂舌:「這,真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
人?」
姜浩文倒是不覺得奇怪,道:「他是個孤兒,對於孤兒來說,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自己掙不到錢,就得餓肚子,就這麼簡單的道理,所以比同齡人成熟也不奇怪。」
徐容將桌上的水杯裡的水倒了,把杯子扔進了垃圾桶,大多數和他認識的人很容易忽略他的年齡,這其中有他面板黑的緣故,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
因為很早之前就開始塑造年齡較大的角色,所以他一直很注意中年人和年輕人、孩子的差別,經過他的觀察,發現區別主要集中於三點。
第一點是語速,上了年紀的人,語速往往不快,因為較慢的語速,會給人一種說話之人很會思考而又高深莫測的印象,就像新聞聯播。
第二點是笑容,年輕人的笑容很燦爛,一笑幾乎露出半嘴牙齒,但是年紀越大,笑容越內斂、含蓄。
第三點則是眼睛,年輕人的情緒容易帶在臉上、表現在眼睛裡,可是成年人的眼中很難看得出內心當中的喜怒哀樂,因為他們所承擔的各種各樣的角色,迫使他們必須剋制自身的情緒。
所以除了跟小張同學和爺爺相處的時候,他平時大多數時間說話都不會太快,臉上的表情也大多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會因此很難交得到真正的朋友,但實質上,能有兩三個真正的朋友便極其不易,至於其餘的,因利而來的朋友,只要利益一直存在,便會一直是朋友。
第二天,徐容到片場比平時晚一點,原因是據說游乃海昨天晚上凌晨三點鐘於睡夢之中突然來了靈感,對劇本進行了修改,而後在四點鐘的時候,把統籌拽了起來。
然後,徐容一大早醒來才發現,原定的今天的通告,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