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拭目(第1/3頁)
章節報錯
林佳棟走了一半,發現沒人來勸自己,頓時大感尷尬。
而他又不得不放慢了腳步等人來拉,真要就這麼走出去了,借題發揮不成,他很可能會成為整個香港的笑柄。
一如前陣子,黃小明的那句“我不認識陳韋霆”造成的轟動效果一般。
趙俊凱一隻胳膊橫在桌上,一手握著酒杯舉在跟前,杯中清澈的液體隨著酒杯旋轉著,在燈光下反射著清冷的光,可是此時,他的注意力並沒有在杯中酒的色或者香上,而是饒有興趣地瞧著林佳棟的背影。
按說,今天應當是趙志江過來,《毒戰》是劉燕名牽頭、趙志江監製的戲。
但是他早看的門清,徐容作為海潤的股東,再加上和劉燕名的私交,趙志江就是掛個名,充其量學習學習香港劇組的管理經驗。
前幾天在公司碰到趙志江時,他還頗為納悶,老趙怎麼才去兩天就回來了?
他可不信有什麼事情非趙志江處理不可,因為整個集團,除了劉燕名不能缺,其他人少了誰都沒太大影響。
問了之後,這才明白了緣由。
而且從從趙志江那聽到徐容奇怪的安排之後,他還真來了點興趣。
他和徐容認識很早,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徐容是他一手捧紅的,過去二人同屬海潤時期,他是《亮劍》的製片人,《羊城暗哨》的導演。
在常繼紅淡出海潤,徐容和郭思短暫的蜜月期結束,因理念不合漸行漸遠之後,他一直充當著徐容和海潤之間的關係紐帶。
只是之前對於徐容到底想要幹什麼,他有點摸不太清,所以,他自告奮勇的來了。
他了解到得是,徐容讓趙志江去跟劇組的製片主任王暉聊聊,提議把星巴克換成沖泡咖啡,但同時又囑咐,只要王暉表示哪怕半點不太樂意接受的態度,就不要堅持,最好還要隱晦的暗示王暉,如果劇組的預算沒了,投資方會毫不猶豫的追加資金。
此時,望著王暉跟急先鋒似的衝鋒在前,他倒是看出了點端倪。
徐容挖了一個能把人埋得丁點不漏的坑,坐等王暉跳進去,然後把王暉變成一把最鋒利的刀,刺向敵人的心臟。
而且此舉還避免了一個巨大弊端。
過去,內地藝人和香港藝人之間發生了矛盾,只要對錯沒那麼明確,香港娛樂產業從業者往往群起而攻之,掀起滔天的輿論攻勢,加之內地藝人一向不團結,另外不少人都指望著能夠攀上香港導演的快車,因此一旦發生衝突,大多以相關內地藝人演藝生涯的徹底毀滅告終。
但如果香港人內部之間發生內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徐容指使,但至少在輿論上,已經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更不用擔心破壞上頭劃下的紅線。
對於徐容的成長,他也頗為驚訝。
他聽劉燕名評價過徐容:一個把自己當成傻瓜的聰明人。
理論上,徐容應當不會設計如此複雜而又巧妙的圈套。
是的,複雜而又巧妙,從剛才王暉提及“徐老師”三個字時,杜其峰和游乃海的沉默,讓他徹底想通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讓趙志江提出降低咖啡的標準,是一個相當具備誘惑性的提議。
如同一個絕世美女只穿著身半透明的薄紗坐在一個正常成年男子的懷中扭動,那麼薄紗的意義,自然就不是為了遮擋要害,而是營造一種欲拒還迎的神秘感。
王暉是老製片主任,也並非柳下惠,提出降低標準得建議得,也非資方實際代表徐容,兩個人的定位,已然決定了事件的走向。
從剛才杜其峰的反應當中,趙俊凱能夠想象的到,過去的九天當中,徐容必然相當強勢。
而他展露出的這種強勢的態度,又變成了催化劑,一步步將王暉推向了早已挖好的深坑當中。
以王暉的經驗,應當有覺悟,當矛盾爆發那一刻,製片主任往往是第一個被犧牲的。
至於其他的細枝末節,一切看上去都是巧合,但是趙俊凱卻有種猜測,也許徐容得知內地和香港演員的待遇差異時,心中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
目的也並非為了個人的享受,如果那樣,他完全沒必要那麼麻煩,讓自己的助理去溝通大機率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