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容看著朱疆興奮的手舞足蹈的模樣,倒也沒覺得意外。

從朱疆口中得知收視資料的那一刻,他唯一的感受就是,要麼朱疆瘋了,要麼他瘋了。

因為這個資料,實在就跟,就跟摻了水似的。

等再三確認之後,他才接受了這個堪稱奇蹟的事實。

在他看來,《番號》的首播能夠創下37%驚天收視,最重要的原因,應當歸因於京城臺買斷了獨播權。

因為《番號》是近十個月以來他唯一的一部電視劇。

朱疆唱完之後,走到徐容跟前,笑眯眯地道:“老弟,借一步說話?”

半天的相處,徐容對朱疆的印象大為改觀,別的不說,這傢伙把馬屁這等讓人鄙夷的行為拍出了高雅、拍出了境界、拍得讓人瞧不出拍馬屁的痕跡的本事,在他見過的人當中,絕無僅有。

只是他也明白,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因此對於朱疆找自己私聊,他也沒覺得好奇。

倆人到了個偏僻的角落,朱疆摟著他的肩膀,道:“老弟,商量個事兒,我聽說你正在籌備《北平無戰事》?”

徐容明白了他的打算,點了點頭,道:“是有這麼回事,朱哥你肯定有所耳聞,這個戲匯聚了當下最具號召力的演員陣容,在我看過的劇本當中,《北平》的劇本算是這個。”

他說著,豎了根大拇指。

“而且我已經跟導演孔生透過氣,質量要比肩電影,不怕嚇著老哥你,這部戲,我投了整整兩個億。”

朱疆哈哈笑著,對徐容的習慣他已經有所瞭解,因為前陣子他問《番號》能不能超越《亮劍》時,徐容也是類似的回答。

至於徐容說的兩個億,他是一個字也不信的,如此高昂的製作成本要是在國外,倒是不稀奇,但是在國內簡直就是個笑話,國內的各大影視公司早就明白了套路劇情+大腕領銜的固定套路才是制勝法寶,至於製作的精良程度,反而倒是其次。

朱疆打了個哈哈,問道:“老弟,你給我透個底,這個戲,我要是預購的話,還是買獨播,大概得什麼價?”

徐容心中盤算了會兒,道:“朱哥,我其實不建議你買獨播,不過你要是堅持,看在咱們的交情上,我也不賺朱哥你錢,出個友情價,五個億吧。”

朱疆愣愣地瞧著徐容,他感覺徐容在跟他開玩笑,可是看著他嚴肅的表情,他漸漸明白過來,也許,徐容是認真的。

他乾巴巴地笑了兩聲,道:“這個,這個老哥可做不了主。”

徐容當然知道朱疆做不了主,其實他更明白,《北平》即使賣獨播,也不可能賣出去五個億,但是做生意本來就是如此,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他要是張嘴就是按成本價賣,談到最後,虧本板上釘釘。

在全網都在對京城電視的“因技術問題導致廣告時長出現差錯”的解釋調侃嘲諷的同時,《番號》因其獻禮片的性質以及前有古人,以後很可能沒有來者的逆天首播收視率,極為罕見地佔用了新聞聯播十二秒的時間。

至此,普通大眾才意識到,相比於京城電視臺反人性的廣告時長,《番號》本身才是最大的關注點。

而在業內,37%的收視率更是如同彗星撞地球一般,讓整個影視業都開始重新審視電視劇這個行業。

隨著近年來電影片道越來越多,觀眾的選擇面越來越廣,在過去的數年,一部劇收視率能夠上十,已然稱得上奇蹟。

而且隨著電視劇宣傳高於質量的現象愈發凸顯,如今的國內影視行業,似乎站在了岔道口。

過去多年,電影市場一向不溫不火,票房過億難比登天。

與之相反的則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機走進千家萬戶,電視劇的觀眾、產品型別以及製作產量,逐年都在呈爆炸式增長。

也導致近幾年網路上出現了一片“電影終將被電視取代”的聲音,而《番號》的出現,似乎印證了這一大膽的猜想!

在市場因《番號》的播出出現迷惘的同時,《中國電影報》官微釋出的一篇文章,短時間內迅速被各大電影公司、媒體轉載:

論《永不磨滅的番號》首播37%收視率的可複製性。

一部電視劇收視率37%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昨天的黃金時段,全國每有一百臺電視機,就有37臺正在觀看《番號》。

《番號》剛剛播出兩集,情節還未展開,故事質量好壞暫且不論,不可否認,37%的收視率在當今的電視劇行業,用奇蹟二字評價並不為過。

針對當下整個影視行業的爭議、迷惘,以及《番號》是否可複製,本報電話採訪了多位影視業資深人士以及相關監管人員,得出了《番號》首播取得難以置信收視成績的幾點原因:

一、徐容在電視劇市場上的強大號召力。

縱觀徐容的成長曆程不難發現,在早期,徐容和當今的絕大多數演員一樣,就像當初他自己說的:接戲當然是為了賺錢。

如製作、演員陣容極為豪華,口碑卻相當一般的《大清風雲》。

徐容的職業生涯有一個相當顯著的分水嶺,由海潤製作的諜戰劇《羊城暗哨》。

彼時,諜戰劇方興未艾,徐容憑藉自身優秀的道德品質、出色的業務能力,得到海潤的力捧,《羊城暗哨》播出之後,一夜之間,徐容在南方地區家喻戶曉,成為諜戰類的頭部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