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但是(第1/4頁)
章節報錯
徐容用了一週的時間,仔細將《三國演義》的原著從頭到尾過了一遍,這才又轉頭去看高熙熙發給自己的《新三國演義》的提綱和前十集劇情。
只是看完了,他腦子當中不由的浮現出一連串的問號。
高熙熙特麼的也是個大忽悠,屁的核心人物,孫權的戲份,要是集中起來拍,十天都用不了就能拍完。
這不是他在意的,因為高熙熙跟他透露了點情況之後,他已經有了思想準備,要是真是核心角色,高熙熙也不可能這麼輕易就給了他。
最讓他不解的,還是劇情上的硬傷,哪怕《三國演義》不是正史,可是不少劇情卻寫的跟古偶劇似的兒戲。
另外,名為《新三國演義》,臺詞簡直比偶像劇還要直白,恐怕縱然是小學生都能看懂。
這不符合原著。
但是小學生能看懂。
一些情節有些離奇乃至離譜,比如他著重注意的東吳方面的劇情,基本完完全全的原創乃至胡扯。
但是不可否認,於三國不瞭解的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而言,足夠曲折。
而且更為奇特的是,《新三國》的立場跟原著不同,原著明顯站在了蜀國的角度,而《新三國》則是傾向於魏國。
大概也是為了突出名字當中的一個“新”字。
徐容大概過了一遍劇本提綱, 結合先前高熙熙的訴苦和一些傳聞,心裡大抵明白了緣由。
編劇的水平真的有問題嗎?
畢竟那可是《康熙王朝》的編劇, 而且新三國並非一個人寫成, 是由四五位編劇聯合編寫。
他們不可能不考慮原著, 也不可能不考慮正史。
可是十三億國人,多少人看過《三國演義》原著, 又有多少人瞭解《三國志》?
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迎合市場上,《大明王朝》的臺詞設計倒是足夠精緻, 可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後來者不能也不敢不吸取教訓。
為什麼《鄉村愛情》、《金婚》之類的家庭倫理能夠出位成為熱門劇種?
因為相對於少數追求精緻的觀眾,更多的人愛看這種曲折,這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 普遍物質生活的提高, 迅猛增加的中低收入人群基數的大環境導致的。
最重要的是, 高熙熙能做主嗎?
徐容想起一些傳聞,不由默然。
去年年初, 《新三國》聲勢浩蕩地拉開了序幕, 正式籌拍, 總投資6000萬, 由跟他合作過兩次的不算熟的陳佳林執導。
徐容知道這件事兒, 還是因為李又斌曾考慮過爭取曹操一角,但是根本沒戲。
同時參與爭奪這個角色的,還有姜汶和陳保國。
最終陳佳林拍板, 由姜汶出演曹操,陳保國雖然沒有如願得償, 卻也拿到了司馬懿一角。
另外, 英皇作為投資方之一, 相關藝人也紛紛加盟, 如成龍出演孫堅, 兒子房租名演曹植,謝霆峰演呂布,如今深陷“某照門”的老婆張白芝演貂蟬, 其餘還有寇石勳、歸婭蕾、金成武等等。
但沒過倆月,陳佳林被迫以年事已高, 難以勝任《新三國》巨大的工作量辭任,他定下的演員陣容也跟著被全部推翻。
就跟鬧著玩似的, 但“年事已高”這個理由好歹給各大資方留了一塊遮羞布。
陳佳林卸任後,由中青代導演閆建剛接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同時掌握更多的話語權,閆建剛帶資3000萬進組,《新三國》總投資額增加至9000萬。
只是他也未能倖免陳佳林黯然退出的下場,沒過倆月,閆建剛辭職,同時撤資,相比於陳佳林的沉默,稍年輕些的閆建剛更加激進,在辭職後,他發表了一則宣告解釋原因,簡而言之就是資方太懂行了。
“由於多種目前不宜表明的複雜原因,使《三國演義》無法具備最基本的創作條件。”
“和個別投資方難以在操作層面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