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疆感覺最近兩年自己簡直背到了家。

俗話說的好,不想拍電影的導演不是好導演。

劉疆自忖無論從態度,還是從技術方面而言,自己都應當算是個好導演,況且身為北電人,自當初踏入校門之日起,拍大片、當大師、賺大錢、娶美女的校訓便日日夜夜縈繞在他的耳際。

只是初次嘗試,殘酷的電影市場就給他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去年上映的電影處女作,《即日啟程》,只勉強維持盈利,若非監製張國力以友情價請來了範韋,他的電影市場初體驗恐怕將變成一場噩夢。

票房甚至不及同期上映的《畫皮》的零頭。

經此一事,痛定思痛之後,他感覺自己徹底開悟了,終於摸清了市場的脈搏,找到了市場的終極密碼。

在拍大片、當大師之前,首先得請大腕兒!

因為在他看來,《即日啟程》無論題材、劇本還是主演,都是上乘,可邪門的是,就是叫好不叫座。

經過一番縝密的分析,他把問題歸結在了演員陣容上,範韋的業務能力自然沒的說,可是對於電影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而言,號召力不足。

可是在心底,他還有點理想,人到中年,談理想有點可笑,但事實確實如此,在導演這行上,他確實是有點追求的。

另外校訓在“掙大錢、娶美女”之前,也提了要“當大師”,因此在決定再度殺回電視劇市場之前,他邀請了前年竄紅的徐容擔任男一,並且特意為他修改了餘味的年齡。

徐容如今的聲勢是他未曾預料的,他只是想找一個業務能力過關,同時又具備一定市場號召力的男演員。

可是花了一個普通一線的片酬,卻要執導內地第一小生?

這簡直就是拿著賣白菜的錢,卻操著賣白粉的心,你說背不背?

第一天,他只給徐容排了兩場戲,拍攝計劃日程是三個月,從劇本長度來看,時間相當充裕。

去年徐容出演的最火的戲,《夜幕下的哈爾濱》,他沒看完,只大概給過了一遍,在他看來,《夜》的大火要歸結於三點,一是央視的平臺和龐大的受眾群體,二是徐容和趙寶鋼名頭加持,三則是趙寶鋼一貫的精美畫風和一幫俊男靚女吸引了年輕觀眾。

相比較而言,《紙醉金迷》並沒有《夜》的聲勢,但是這部戲他一集沒落地給看完了,因為他越看,越覺得徐容在這部戲當中的演出,應當是他出道以來的巔峰。

電影市場折戟,劉疆不允許自己再在電視劇市場栽跟頭。

他希望徐容在《媳婦》中的發揮能超越魏端本,再不濟也得持平,因此第一個拍攝周給徐容安排的戲份不多,主要是為了給他找狀態以及與其他演員磨合,尤其是和海青的默契。

他的本意,是打算能找一個徐容比較熟悉的女演員來演毛豆豆,比如他的同學或者合作過的女演員。

比較可惜的是,徐容跟自己是同一個學校的,他的那幫女同學,年齡倒還在其次,主要是業務能力他實在不放心。

把徐容的女同窗刨除之後,他開始一個一個的扒拉他合作過的女演員。

最初,他理想的人選是牛麗,聽說她與徐容相交甚篤,最重要的是他們倆演過夫妻,但是打電話一問,人家根本就沒檔期,而且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家庭當中。

其他的跟徐容合作過的,張欣藝、孫麗、宋嘉以及閻妮幾人,身上沒有“媳婦”的標籤,而且也不敢往自己身上貼“媳婦”的標籤。

四十歲以下的,沒有哪個女演員會輕易接“媳婦”、“母親”之類的角色。

最終,他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媳婦”認可度比較高的海青。

儘管毛豆豆的戲量上更多一些,但是他很清楚,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餘味才是這部戲的核心,就像《夜》,不管玉旨一郎和盧秋影的愛情多麼可歌可泣,王一民革命者的身份,註定了他是核心角色。

第一條沒拍完,他更感覺自己確實背的可以,怎麼就稀里湖塗地跟他簽了兩部戲呢?

他聽說徐容今年籤的另外一部戲片酬是十萬。

足足是他籤時的兩倍!

花一部戲的錢簽了兩部,這上哪說理去啊這?

可是到了下午,他沒法再這麼洋洋自得了。

組裡的不少演員都住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