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感言(第1/3頁)
章節報錯
“...歡迎你,為你開天闢地,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
奧運的氛圍愈發濃郁,除了隨處可見的相關的標誌外,主題曲走到那都是立體聲環繞。
宋嘉出現的莫名其妙,離開的同樣難以捉摸。
徐容也沒在意,他跟宋嘉認識算早一些,當初剛認識的那會兒,兩個人雖然都拍了不少戲,但是嚴格說來,無論地位還是資歷都還是半新人,儘管平時見面不多,但交情相對要深一些。
再加上前幾天剛剛拍完戲,她還沒能完全從翠平的情緒當中走出,也在情理之中。
儘管兩人性格相差較大,但是所做出的選擇嚴格意義上沒太大的區別,以業務能力為根本,輔以歪門邪道。
沒錯,就是輔以歪門邪道。
徐容對自身的認知相當清晰,他一路走來,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咎於幸運,但是幸運本身是可以爭取的。
“憑什麼是他?”和“為什麼是他?”,雖然瞧著意思相近,但是其間的內涵簡直天差地別。
腦子裡總是想“憑什麼?”,時間久了,只會遭遇越來越多的“憑什麼?”。
因為“憑什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只有弄明白了“為什麼?”,並且具備爭搶的意願,才好實施去爭、去搶的行動。
他曾看過靳芳芳給他整理的一些藝人分析報告,重點關注的當然是生存環境相近的幾屆四大小生,這些人裡不乏比他起點低的,比他高的也大有人在,可是十年未過,有的栽到了女人手裡,有的毀於錢財,有的純粹膨脹過頭或者性格缺陷,真正因“運氣”而導致事業走下坡路的,一個沒有。
這些“前輩”,幾乎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他上了一堂大課,怎麼能從炙手可熱迅速涼的無人問津。
當然也有人做了相反的示例,如黃小明師兄,甭管業務能力如何,但走到哪都吃的開,而他需要學習的則是在此基礎上補足相應的短板。
純粹的正途,生活在一個由形形色色的人編織的社會網路當中,是很難吃的開的,尤其是當下業內的競爭環境越發激烈的情況下。
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成不了另外一個李雪建。
但是如果不想原地踏步、固守貧窮,就總得做點什麼,在業務能力之外,宋嘉選擇了黎叔,而他選擇了自身的行為方式。
無論是看的過,還是看不過的人,他都盡力處好每一個人的關係,對關鍵人物,也不吝展示自身的價值。
不可否認背景的作用,但價值往往更具普適性。
就像他花錢跟童自容學習,耽誤時間掙錢不說,還賠老錢。
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他愈發覺得這些錢花的有意義,內部處理上,他如今沒有太大的關礙,可是外部表達的技巧,於他而言卻越來越艱難,哪怕童自容在一旁言傳身教,進度也不比以往。
相當痛苦的一個過程,這是他在拍攝《大明王朝》之後,第一次深刻認識到自身的無知,也第一次發現一句簡短的臺詞可以透過數種不同的處理方式,表達同一種意思。
徐容過去聽說過一種說法,表演就好比搞電焊,焊工首先要關注的是能不能焊牢,其次才是銜接點的精美與否。
焊牢的技巧,他早已掌握,可是精美是有程度的區分的,而此時各種技巧綜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表達,大抵相當於焊接時怎麼焊的讓人瞧不出來是焊的。
這些並未影響他的正常生活,在全民奧運的氛圍當中,奧運會開幕了。
他同樣抽空看了幾個比較感興趣的專案,比如祖國剛剛起勢的籃球以及110米跨欄。
只是看了一部分比賽之後,給他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叫做“飛魚”的游泳選手。
有點變態。
畢竟能在一個領域當中,取得那樣的成就,著實令人心馳神往。
但徐容最關心的卻不是這個,他一天天的算著日子,等待著。
奧運會於8月24日閉幕。
而《夜幕下的哈爾濱》於作為銜接,將於25日登陸央視黃金頻道。
自去年的《新上海灘》之後,近一年來,並無他主演的戲上映,若非《闖關東》收視爆的一塌湖塗,人氣下滑不可避免。
但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卻是沒有此類煩惱,《夜》也許評價上趕不上《闖關東》,但故事的完整性沒有太大缺陷,再加上央視的平臺,收視上絕對不會差,而到了年底,《紙醉金迷》也將於東方衛視上映。
到了明年,沒有太大意外的話,《北風》和《潛伏》也會先後播出。
情場失意,事業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