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寫的相當慢,儘可能的剔除沒有意義的廢話。

第三階段,自王一民起,至餘則成終。

王一民這個角色應當是分割點,當時未曾察覺,但是近段時間以來,越想越是如此認為。

這一年多的時間,有學習、有探索,也有懷疑,有的角色使我興奮,如帥紅兵,我感覺真的像一個二十上下的年輕人,這證明我的體驗是成功的,有的角色,雖然才過去不久,可是腦子裡卻沒什麼印象了,比如王一民。

王一民是一個很簡單的角色,自去年年初拿到《夜的劇本,就開始準備,可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正面人物,當時真沒覺得有什麼好準備的。

在接下來的魏端本、帥紅兵、餘則成之後,如今再回頭去看,恰恰相反,這應當是我從業至今接的最難的一個角色。

或許也應當是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其重要性比之沉一石更甚。

怎麼演好一個正面角色?

永遠自信,永遠義正言辭,這就是一直以來的正面人物。

呈現的結果是什麼?端著了。

用一部偶像劇的標準來評判,自然是極其完美的,但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而言,卻未必如此。

而且近來越想越不是那麼回事。

最近突然意識到,正面角色其實比反面角色的塑造難度要高很多,因為現實中這樣的人太少太少,在塑造王一民的過程中,我用兄妹之情把這個角色從天上拽了下來。

不過現在再看,依然差了點火候,這是先前的矛盾導致的。

母庸置疑,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正面人物,才是成功的。

我想起了老王在《大明王朝當中扮演的胡宗憲,有一些想法,但是不太確定,過兩天我得去找他聊聊這個事兒,直覺這裡邊有大學問。

怎麼塑造一個立體的一個正面人物?

空五行

經魏端本、帥紅兵和餘則成之後,明白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處理好與導演的關係。

處好導演,也就處好了劇本,這是一切的前提。

二生活是創造的源泉

目前感覺要分兩個方面來談,首先是人的一般生活,比如困了要睡,渴了要喝水,其次則是裝龍像龍、裝虎像虎,但是首先得知道龍、得知道虎。

簡而言之,一是從自我出發,二是創造人物形象。

二動作的三要素

基本訓練不能落下。

我做什麼?這麼做為什麼?如何做?

首先,是分析怎麼做,要設計,排斥設計,就是忽略匠心。

其次,要注重角色的願望。

最後,動起來比坐著分析效果要好。

三內在與外在

有區別,但也有聯絡,有了外在的,未必一定能夠喚起內在,有了內在,也不一定一切都會有。

我完完全全的理解了餘則成,但直到遇到了一個特約,才發現外在的欠缺。

兩者能夠相互啟發,但是決不能用來相互替代。

四心象很必要,但是要分清性格和性格特徵

在現實生活中,從不存在不帶性格色彩的思想,但是有的人外部性格特徵不具備太多的色彩,有的劇本也不要求人物有太多的性格特徵。

就像果戈裡曾言:一個聰明的演員,在抓住他從外部找到的人物細小的癖性和細小的性格特徵之前,必須設法求得角色的一般人的表現......

五內在狀態的經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