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看的話,任務難度好像也不高的樣子?

難道說,現在縣城開始漲價了?

眼看著方三多就要獨自一人出去,方瑜最後拉住了他。

這麼多糧米鹽什麼的,上次方三多去縣城都能遇到搶糧的,這次方瑜可不放心他一個人去。

而且,一個人揹著這麼多糧米太過顯眼了。

所以,最後方瑜和方三多選擇將他們的老功臣——那個兩輪車廂拉了出來。

這車廂先不提實用性,光是這一路,三人都用出感情了,所以,哪怕有點破舊,他們也沒有將其丟棄或者毀壞。

好歹也能做個板車不是?

留下黃梅一個人看家,方瑜和方三多拉著車廂便向著縣城那過去。

一路上遇到同村的人,就藉口方三多身體不適,去縣城看病。

村裡的大傢伙現在對方瑜這一家子還不算了解,也就沒有多問,讓他們順利的抵達了縣城。

這次他們並沒有太趕,一路上為了緩解心情,方瑜和方三多不慌不忙的一邊聊天一邊拉車。

前面拉車的位置在之前特意改裝了一次,修出了一個伸出來的車棚,用來遮雨遮陽。

從側邊看過去,像極了一個大型的黃包車。

只不過這個“黃包車”需要兩人才能拉到動,或者是擁有和方瑜一樣體魄的習武之人。

兩人拉著車很快就到了縣城,守門的牙衛簡單的看了下兩人的文牒就讓兩人進了城。

所謂的文牒就是類似現代的居住證,有這個證明牙衛才會讓兩人進去。

除了檢查了文牒後,對於方瑜兩人拉的這個車廂,牙衛倒是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後,才揮手讓兩人拉進去。

這是方瑜第一次進城。

這是他第一次以這種古代視角進入一個縣城。

而映入眼簾的場景卻讓他大失所望。

這裡沒有高高的青石城牆,只有看著更像是用泥土加石塊壘出來的充滿鄉土氣息的石牆。

就像是以前方瑜家鄉里農村自家壘的那種圍牆一樣。

高不過三米,寬不過幾十公分。

在石牆後,有兩座用木頭做成的高約五米的哨崗,進入的城門倒是用料結實,用的是十來公分厚的實木切板拼接而成,厚重無比,一旦合上去,方瑜感覺假如是自己要攻城的話,把旁邊的石牆拆了反而更省事一些。

進入城內後,地上也並不是青石板路,而是被壘實的泥土路。

只不過,這些泥土路被不斷的踐踏壓實,如今這硬度也已經堪比岩石了。

地上還算平整,可以看出,這路還有修繕的痕跡,一些被踩塌了的土坑上,有著新土拍實的痕跡。

縣城內的人並不多。

街上也沒有太多擺攤的商販。

基本只有挨著一些鋪子的邊上才會有擺攤的攤販。

賣糖人的,賣煎餅的,賣餛飩的,還有賣糖水的。

這些攤販的吆喝聲很大,但卻很規律,方瑜發現他們似乎有著自己的一個默契,一旦旁邊的攤販吆喝的時候,其他攤販便不吆喝,十分有規矩的一個個的吆喝。

這樣一來,旁邊來往的縣民鄉民也不會因為吆喝聲吵鬧而不耐煩,大家的客人也都能跟著吆喝聲中被攬到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