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事端起(第2/4頁)
章節報錯
知曉內情的都知道,譚明遠是為了讓自己忙碌起來,以此來擺脫焦慮,並且想要再碰碰運氣,看是否能夠找見妻兒的下落。
但不知曉內情的百姓和士兵則是看到了昌王府的將軍大人,為了此次抗洪救災,身赴前線,親自投入一線救援工作,不眠不休。
如此表現之下,整個西川,乃至整個成懷郡,無不歌頌昌王府之愛民。
隨著西川救災工作的進行,清雲郡主和昌王世子遇險一事也隨著信使的快馬加鞭,一路送至了京都朝堂之上。
“什麼?!!你說什麼?!你給朕再說一遍!!!”
楚皇聽到千里加急的線報後,原本還在皇位上安然端坐,下一刻猛然起身,用滿是不可置信的語氣對著傳令兵說道。
傳令兵原本已經是跪伏在地,被楚皇這麼一吼,現在更是五體投地,戰戰兢兢,恨不得直接和殿中的地毯融為一體。
然後顫顫巍巍的說道。
“西西涼急報,清清雲郡主和昌王世子在前往京都途中,在西川境內遭遇山洪,現下落不明”
傳令兵此刻只感覺鋒芒在背。
他在接到這個線報的時候,就已經不停的在心中說著完了完了。
而如今,見到楚皇如此震怒,更是嚇得魂不附體。
楚皇確認自己沒有聽錯後,伸手掐住了龍椅的扶手,臉色陰沉無比。
怎麼會出事呢?
怎麼能出事呢?!!
這山洪早不發晚不發,偏偏等到昌王府的人前往京城的時候發生!
而且,真的就是山洪嗎?
西涼,大宛王庭,東義縣。
不像譚明遠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第一時間,楚皇就把之前西涼大宛入侵東義縣的事情連線了起來。
最近西涼大宛總是蠢蠢欲動,這次,會不會有他們的手筆?
而究其原因,卻要從守歲之事說起。
楚國的百姓,乃至一部分朝臣都以為,楚皇要求昌王府每年都要將嫡子嫡女接送入京陪他守歲是一種隆恩。
但他和昌王府都十分清楚。
這只是楚皇對於昌王的一種制衡和試探。
所謂的守歲,不過只是一個由頭。
真正的寓意,不過只是將昌王的嫡子嫡女當做質子罷了。
沒辦法,誰讓當時昌王的功績實在太大了。
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將楚國從深淵一把拉起,並且直接推上了高座。
為了壓低他的威望,楚皇對外宣傳的時候都不得不“冒領”昌王的功勞。
將擊退梁國和康國的功績放在了他的頭上。
不過,那時候,他的確也是御駕親征,說是他的功績,也勉強說的上去。
但事實的真相,不少人其實都懂,但卻不敢說,也不能說。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當時的昌王已經明白了當時的楚皇已經開始忌憚他了。
原本一同從微末打拼而起的兄弟,在一個成為皇帝,一個成為臣子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總會發生變化。
但當時的昌王的確並沒有其他的心思,並且,他也體諒楚皇的擔憂,於是,他沒有入京,而是直接就留在了邊境,交出兵權,再將已經成型計程車兵和將領全部交給了楚皇。
僅以此舉,以全往日情義。
正因為昌王此舉,才讓楚國真正進入和平年代。
並且,因為昌王的威望實在太高,在往後十幾年內,第一代楚皇勵精圖治,實施各自良策治下,他也的確是有所手段,在位的十幾年內,楚國幾乎是一年一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