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修養期很快就過去了。

方瑜在臨時住所悠哉的度過了三天,而吳雯和譚婉君兩人則已經加入避難所工作了兩天了。

在這地下避難所內,溫度適宜,除了因為氣壓,容易讓人心情浮躁,以及伙食較為簡單之外,其他的也都還好。

相比於某些地方,這裡已經算是天堂了。

吳雯和譚婉君經過兩天的工作後,也大致瞭解了整個避難所的情況。

雖然這個避難所之前說是用於十萬人緊急避難的場所。

但這十萬人只能是緊急避難。

假如要長期生活在這的話,佔用空間必定會大大增加。

因為這寒潮來到過於突然,加上裝置因寒潮損壞後,大多數人難以接受到電臺訊號,而得到電臺訊號的又因為大雪封堵無法抵達。

因此,起初這裡只進來了一萬四千人左右,這是末日發生後的幾個月內陸續趕到的,後面直到方瑜來到之前,都沒有其他人再來過了。

而現在,卻只剩下八千多人。

雖然這其中有些是屬於自行離開的。

但在這六千多人中,也至少是有一半的人是死在了前期的建設之中。

那也有三千多人!

這...就是末日。

剩下的八千多人中,有一千多人是軍隊。

其餘七千多人則是普通居民和避難所從業者。

整個紫陽避難所是一個圓頂型避難所,呈半球型。

避難所分為上下兩層。

上層是機動組和指揮部,以及資訊中心,資料庫,還有重要軍隊及指揮人員的居住所。

下層面積就大了。

下層分為三個區域,分別以中心為圓點,擴散開來。

最中間的區域,有一片圓柱形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整個避難所的心臟——動力區,所有能源的使用和生產,都由動力區提供,有軍隊長期駐紮守護。

再擴散出一塊圓形區域,分為四個扇面,每個扇面內都有建築並且都有軍營駐紮管理。

西北扇面是溫室大棚種植區,以及食物處理區和醫務部所在的區域。

西南扇面是沖印處,製造加工廠以及勞務派遣部的所屬區域。

東北扇面最為熱鬧,是一個活動廣場,同時也是訓練場,任務大廳也設立在此處,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東南扇面則是重要裝置處,以及行政後勤部的辦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