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葉懷安去上學的決定,其他幾人都沒啥意見。

要不是葉懷安突然提起,幾人都忘記,葉懷安還是一個初中未畢業的少年。

葉懷安回到家後,已經是正月十七了,陽曆已經是八八年三月四號了,原本前天就已經開學了,葉懷安到學校報道已經是三月五號了,遲到了三天。

不過遲到三天這事,也不是什麼大事,這個年代,很多家長為了湊學費,讓孩子遲幾天去報道,是很正常的事。

葉懷安在鎮上讀初中,離葉家溝有足足三十里,這麼遠的距離,也只能住校了。

葉懷安唯一有些放不下的就是大智,小建科也開學了,雖然每天上學也不遠,但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傢伙,照顧自己就吃力了,還得給大智煮飯吃,的確有些為難他了。

葉懷安想了想,還是覺得讓大智去市裡,跟著二舅他們生活,至少還有一個照顧。

其實大智也不需要別人太多照顧,除了不會做飯外,平時日常生活,都能自立,甚至他還特安靜,根本不會打擾別人,挺好的一個大孩子。

可惜終究還是讓人不放心,葉懷安也準備等下次自己去市裡,就把大智帶上。

葉懷安最終還是去學校報道了。

再一次站到初中學校門口,那種久違的感覺,如期而至!

腦海中的無數記憶,波濤洶湧,很多早已經模糊的記憶,在這一刻,突然慢慢清晰起來。

葉懷安提著行李,肩上扛著一袋米,手裡提著生活用品,背上還揹著被子,滿臉微紅,走進校園。

他肩上的米,是來學校換飯票的,肩上的三十斤米,可以換六十張五兩的飯票,這種在後世早已經消失的傳統,在這個時代,卻很平常。

小學時候,還有二兩的飯票,到了初中,卻只有五兩和一斤的飯票。

除了飯票外,這個時代的農村學生,還得自己帶鹹菜,用玻璃瓶裝著兩瓶菜,一瓶炒素菜,一瓶鹹菜,素菜可以星期一吃,剩下兩天就吃鹹菜。

一個星期回家帶兩次菜,每週星期三,學校特意允許農村孩子請假不上晚自習,可以回家一趟。

當然,學校也賣菜,三毛錢一份素菜,也有五毛錢一份的,五毛錢多了一個肉菜,不過那點肉花,葉懷安曾經只在夢裡品嚐過。

當然,上輩子,整個初中,葉懷安始終都是回家帶鹹菜,那時候的他,因為家裡還有媽媽。

而現在的他,已經再無依靠了。

葉懷安突然想到,葉懷辰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去魔都上大學了吧。

那戶口的事,應該已經分好了,按照葉天德的尿性,估計把自己的戶口本,放在那個叔伯家了,等下次自己過去,就能拿到了。

葉懷安也不去多想,先去了自己的宿舍,找到去年自己的床鋪,坐在那鐵板床上,那熟悉的觸感,讓他感觸良深!

現在校園裡已經響起朗朗讀書聲,葉懷安也不急著去報道,提著那袋子米,去了食堂,先把飯票換了,這才慢悠悠去了教室。

葉懷安面帶微笑,仔細打量這個自己心心相念許多年的校園。

其實這個初中已經很破舊了,那棟兩層的教學樓,還是蓋瓦的紅磚屋,操場上,那顆大樟樹,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不遠處,用水泥臺架起來的乒乓球檯,有著葉懷安太多的青春記憶,通往食堂的那條道路,還是有些泥濘。

慢慢走,慢慢看,葉懷安絲毫沒有,曾經少年時,有些懼怕那上課鈴響了後,還沒到教室的緊張感。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自己的人生真的從頭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