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有窮氏過均山而為狂風所潰,十萬大軍,不論巫師、奴兵,皆一體潰敗,可見這狂風實非自然,必有高人出手!

不禁暗暗盤算:“那均山莫非是什麼洞天福地不成?這般神通,至少是個真仙前輩。”

在這一方宇宙之中,金仙亦一尊接著一尊,但真仙仍不是大路貨。仙凡之隔,並非妄言。

在李靖的認知裡,那成了仙的人物,多在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之中藏身靜修,等閒不會冒頭,更不會插手凡間軍政諸事。

眼下此事,殊為有些奇怪。

揮退了斥候,李靖靜坐半晌。

其父忽至,道:“聽說有窮氏已潰?”

李靖恍然驚醒,忙攙扶父親坐下,道:“然。方才斥候來報,說有窮氏過均山之時,逢狂風席捲,十萬大軍潰退數百里。”

便說:“父親,我記得那均山止一小山,高不過萬丈,只太山諸脈之中,外圍極不起眼的一座。而今這光景,分明是高人施法。可曾有聞,那均山有高人隱居?”

李父聞言,沉吟道:“卻是不知也均山距陳唐關三千里,處轄制邊緣,且也不曾聽有傳聞說高人隱居云云。”

李靖想了想,點頭:“或是路過的高人?”

說:“這般我擇時探訪一二,若真有高人隱居,便作拜會。”

李父頷首:“此持重之言。若真有高人隱居,三千里左近,合該拜訪一二。便不親近,也不能使之嫌惡。”

便一轉言,道:“為父向大王乞骸,使你承繼陳唐關;奏表之中,曾向大王求親。算算時日,合該有回應。你準備一二,待大王使者至,正式接手陳唐關,並迎娶王女。”

李靖道:“喏。”

陳唐關乃大商四方雄關之一,軍事位置極其重要。作為世襲陳唐關守將的李家,在大商軍中地位頗高。

因此李家歷代,多有與王族聯姻。在商王而言,是安撫、拉攏鎮邊大將的完美舉措;在李家而言,則是向大王表達忠誠的不二之選。

李靖的母親,就是殷商王族的王女。

若非李靖年少便出遊訪仙,一去百年,早該娶了王女,以安大王之心。 眼下他歸家、承位,李父乞骸時,自然不敢忘了這個。

早在奏表之中,請帝乙賜婚。

李靖出身這般貴族之家,自然知道其中規則,因此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帝乙的使者還沒到,眼下有窮氏已潰,手中正有閒工夫,李靖翌日便換了著裝,帶了幾個隨從,出陳唐關,往奔均山而走。

無論如何,須得探一探均山的根底。到底是路過的高人,還是隱居均山的高人。

如此左近,若不探訪清楚,難免心中惴惴。

若是那邪魔外道,雖潰退了有窮氏,但於陳唐關也不是好事。若是正道真修,便也拉一拉關係,務使之不得嫌惡。

何況那般高人,無形無跡便潰了十萬大軍,必定道行高深。若得關係良好,閒暇之餘請教一二,於自身修行,也是大有好處。

便這般思慮,均山已在眼前。